非遺架起溝通橋梁 浙江海寧硤石燈彩點亮兩岸文化情誼
中新網嘉興2月17日電(胡豐盛 施紫楠)2月17日,農歷正月十七,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佳節(jié)已過去2天時間,但在浙江海寧,硤石燈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金龍的手機里,仍有無數條詢問臺灣南投燈會硤石燈彩的信息。
今年的臺灣南投燈會上,胡金龍制作的硤石燈彩,以在海寧出生、在臺灣圓寂的印順導師的生平事跡為題材,講述了印順導師從海寧到臺灣的歷程,描繪了海寧蘆家灣故居、東山智標塔、臺灣善導寺等場景。
這組主題名為“記憶浙江·佛出人間”的硤石燈彩,折射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濃切真情。
據悉,始辦于2016年的南投燈會,是臺灣南投民間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燈會主辦方邀請了大陸各地的大型花燈赴臺參展,旨在打造友誼交流燈區(qū),帶領當地民眾感受大陸各地文化及風光。
而胡金龍制作的硤石燈彩,今年已是連續(xù)第6年參加南投燈會。
“前幾年,我們都會在春節(jié)前十天左右?guī)ьI團隊赴南投安裝燈組,再回家過年!焙瘕堈f,這幾年因為疫情原因,只能把燈彩制作完成后運送到南投,委托組委會組裝。
“雖然很遺憾沒能親自前往臺灣,但我們還是相互牽掛著,用不同的方式保持著聯(lián)系!焙瘕堈f,今年元宵節(jié)期間,身處南投燈會現(xiàn)場的南投縣計劃處副處長柯炳如就和他進行了微信視頻通話。
通過視頻,胡金龍看到了自己在臺灣展出的燈彩,而柯炳如也領略了一番海寧鵑湖燈會的美景。
近些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燈藝交流也成為重要的兩岸文化交流內容之一。海寧與南投的緣分,便因燈而識、因燈而連、因燈而牽。今年海寧的鵑湖邊,硤石燈彩也是流光溢彩,當地通過燈會和臺灣的友人共賞花燈、共賀佳節(jié)。
海寧的硤石燈彩,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即已譽滿江南,南宋時被列為朝廷貢品,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就算沒有燈,燈彩也是工藝品,尤其是燈片,這項技藝是硤石燈彩獨一無二的地方,需要經過繪畫、刀刻和針刺等手藝打磨!睆尼t(yī)生半路轉行到做燈彩,胡金龍單學藝就花了十幾年。
從2004年帶著硤石燈彩參加臺灣高雄燈會以來,胡金龍曾11次赴臺灣各地做文化交流。在他看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春節(jié)習俗年味也基本相同,燈會也是大同小異。
“臺灣對于傳統(tǒng)文化非常重視,尤其是民間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值得我們學習!焙瘕堈J為,受疫情影響,在兩岸交流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燈會作為文化交流載體更有意義,為兩岸同胞帶去了互相關切的溫暖和情誼。這幾年,南投縣也特別重視,在燈展后,南投縣縣長林明溱都會親自以感謝函方式表達深情。
“雖然和臺灣那邊的燈彩藝人也沒見過幾次面,但每次一見面,就像多年熟識的老友一般親近。”胡金龍希望,這種文化交流能夠永久地延續(xù)下去,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兩岸人民得以重聚。
“受疫情影響,在嘉興的不少臺灣同胞已經有兩個春節(jié)未回家了,雙方都掛念著彼此。海寧硤石燈彩,已有2000多年歷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為元宵佳節(jié)江南著名燈會。我們通過燈會和臺灣的家人共賞花燈、共賀佳節(jié),也是希望兩岸親人團圓美滿!焙幨信_辦負責人說,兩岸同根同源,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奠定兩岸的融合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們期待著疫情早日結束,兩岸民間交流早日恢復正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