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評估中美格局下兩岸關系:警惕臺灣問題“國際化”新策略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 題:袁征評估中美格局下兩岸關系:警惕臺灣問題“國際化”新策略
中新網記者 楊程晨
在近年中美戰略博弈的大環境下,臺灣問題被當做美對華遏制的工具反復利用,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親美抗中”,拓展所謂“國際空間”。2021年底,中美兩國元首視頻會晤時,中方闡明了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展望當前中美格局下的兩岸關系,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接受中新網專訪,強調臺灣拓展“國際空間”實際效果不彰,但需警惕美方“國際化”臺灣問題。
中新網記者:對于民進黨當局過去一年屢屢嘗試突破所謂“國際空間”造成的實際后果,您怎么看?
袁征:多年來,臺灣當局一直試圖在所謂“國際空間”問題上實現突破,但進展十分有限。在中美競爭上升的環境下,民進黨當局似乎看到希望,在實施“親美抗中”路線時,大力宣傳所謂“民主發展”成就,攻擊大陸,迎合拜登政府“價值觀外交”。美國出于遏制中國需要,也給予臺灣更多肯定。
不過,鑒于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和對核心利益的堅決維護,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頗為忌憚,臺灣在拓展“國際空間”方面并沒有取得明顯的進展,相反還失去所謂“邦交”。既然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那么祖國大陸出手會更加頻繁,將堅決封殺臺灣的所謂“國際空間”。
中新網記者:我們常說,大陸打擊“臺獨”勢力工具箱里的工具有很多,對于民進黨當局繼續試探突破所謂“國際空間”,我們該如何應對?
袁征:隨著大陸日益崛起和國際影響力上升,臺灣拓展“國際空間”的道路越走越窄。去年尼加拉瓜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復交,目前臺灣所謂“邦交”僅剩14個,接下去想拓展“國際空間”的努力將會面臨巨大阻力。在兩岸關系上,我們要堅持“九二共識”,加大對臺宣傳力度,壓制“臺獨”氣焰。在國際上,我們要加強外交斡旋,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
中新網記者:外界認為,中美元首在去年11月16日視頻峰會上就臺灣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您如何看待峰會對于當前一個階段兩岸關系發展的影響?
袁征:去年11月兩國元首視頻會晤,有助于避免戰略誤判。雙方就臺灣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美方表示不支持“臺獨”,希望臺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但美方言不由衷,緊接著又舉行所謂“美臺軍事對話”,在涉臺問題上不斷采取消極舉措。中方當然要作出堅決回應。不過,拜登本人再次明確作出的不支持“臺獨”的承諾,一定程度上給“臺獨”囂張氣焰潑了冷水。
中新網記者:美方對于“臺獨”作出不支持的表態,實際操作時又縱容民進黨當局“臺獨”冒險行徑,應如何看待美方自相矛盾的言行?
袁征:美國玩弄“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把戲不是一年兩年了。美方一方面表示不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又縱容民進黨當局“臺獨”冒險行徑。原因也不復雜,美國需要利用臺灣,同時擔心拋棄一個中國政策會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反應。臺灣只是美國的棋子,美國縱容“臺獨”勢力,又絕不能容忍被其牽著鼻子走。這里面美國也會竭力把握好“度”的問題。
中新網記者:2022年是美國國會的中期選舉,您如何評估新的一年拜登政府打“臺灣牌”的力度?您如何評價美國因素在2022年兩岸關系中將起到的影響?
袁征:2022年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年,國內政治會不可避免地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拜登政府可能會加大對臺灣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強與臺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安全合作,對內能緩解國內政治壓力,撈取政治收益,對外則彰顯對臺灣“民主發展”的支持。相較于之前的特朗普政府,拜登團隊稍顯理性。打“臺灣牌”還需要考慮中國大陸的反應,會把臺灣議題納入到對華的整個戰略當中通盤考慮,以便讓臺灣這張牌更好地服務于美國的國家利益,為美國所用。
考慮到這一層因素,拜登政府會繼續打“臺灣牌”,但前提是盡可能不觸及中方所設定的“紅線”。這樣看來,通常情況下,中美博弈還將繼續,但不致于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022年,美國依舊會利用臺灣問題來牽制和消耗中國大陸。當前美國國內已形成對華強硬共識。在國會中期選舉的背景下,美國因素在兩岸關系中的影響是消極的,依舊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中新網記者:從插手、穩住“邦交國”,到支持臺方在立陶宛設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您認為近來美方打“臺灣牌”在具體形式上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作為中美關系核心議題之一的臺灣問題,能在2024年美國政府換屆之前保持穩定嗎?
袁征:美國已經意識到獨自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時越來越力不從心,風險也越來越大。因此,拜登政府采取了將臺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的策略,意在避開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鋒芒。
其一是幫助臺灣維持或拓展“國際空間”,公開或私底下施壓第三方,穩住臺灣的“邦交”數量。
其二是幕后鼓動立陶宛等國站在一線挑釁中國,在涉臺問題上挑戰中方,借力打力。
其三是拉攏盟友、伙伴在臺灣問題上表態,公開插手臺灣問題,干預中國內政,分散中方目標。
這些新做法會使得臺灣問題的進一步“國際化”不可避免,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地方。
通常來說,臺灣問題有望在拜登任內保持相對穩定。畢竟拜登團隊相對理性,知道臺灣問題的敏感性,清楚中美正面碰撞的巨大風險和代價,不會輕易拋棄一個中國政策,也不會改變“戰略模糊”的策略。
不過,拜登政府會強化對華威懾,加大前沿軍事存在,在臺海地區的挑釁也會上升。未來三年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或許比較穩妥的做法,就是中美需要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構建防止沖突的防護欄。
中新網記者:如何看立陶宛近期對涉臺問題的反復?
袁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臺灣問題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個別國家蠢蠢欲動,試圖迎合美西方陣營,有意在臺灣問題上火中取栗,不顧與中方建交時所做出的承諾,執意發展與臺灣所謂官方關系,作為獲取支持和援助的“投名狀”。立陶宛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等到中方采取措施時,立陶宛感到了痛,才意識到后果,才有了不同的表態。不過,立陶宛的立場尚未出現大反轉,甚至帶有國內政治斗爭的色彩,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