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后代變身志愿者 云端共畫甬港臺青少年同心圓
中新網寧波8月7日電(記者 林波)貴州的群山疊翠、四川的大熊貓、寧波的軟糯湯圓、霓虹燈下的香港夜景……從風景到美食,從“紙上”到“心頭”,8月7日,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20余名寧波鄉村兒童、外來務工子女“變身”小小藝術家,與來自港臺的“寧波幫”后代志愿者通過直播交流“對畫”,在“云端”架起甬港臺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橋梁”。
寧波是中國重點僑鄉之一,“寧波幫”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素以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著稱于世。
“我曾去過南京、蘇州、杭州等地,最喜歡的地方是湖州莫干山。”面對直播鏡頭,香港小學生童心韻直言她最喜歡做的事便是通過畫畫將去過的城市“保存記錄”下來,“這幅畫,畫的是我和媽媽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看煙花的場景。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有名的‘打卡點’,我非常樂意當‘小導游’帶內地的小朋友們一起玩。”
在從重慶移居寧波的14歲男孩馮安安筆下,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以及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天一閣“躍然紙上”,“這是寧波當地的地標建筑。在這次公益美術課上,我看到了其他城市的不同風貌,也希望能把寧波當地的城市文化推薦出去。”
以畫寄情,在斑斕的色彩中,不僅流淌出一幅幅跨越距離、沒有邊界的“公益畫卷”,也蘊含著“屏前幕后”參與者的拳拳赤子之情。
雖身處香港,但作為此次活動的志愿者,“寧波幫”后代、香港甬港聯誼會理事忻賢雯則是通過直播連線,與孩子們“隔屏”互動。
“香港小朋友將‘城市地標’躍然紙上,而內地學子則展現了豐富創造力和傳統繪畫功底,‘國際范’盡顯其中,相信能激起中華兒女更強的民族自信與情感認同。”在忻賢雯看來,最美的風景是人,在疫情期間,通過“云端”互動的方式架起了青少年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橋梁,“這也讓我們的情感聯系變得更加密切。”
無獨有偶,作為“寧波幫”代表人士毛葆慶的孫女,毛詩云深受祖輩影響,曾多次“打飛的”到寧波參與公益慈善活動。
“作為‘寧波幫’第三代,我雖與祖籍地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但我希望能夠通過‘藝術+公益’的形式,使甬港臺三地的青少年增強文化和情感的多層次交流,打破空間限制,讓‘心的距離’更貼近。”毛詩云說。
在活動現場,毛詩云通過連線,向參加活動的“小藝術家”們介紹了臺灣美食,她也期待著再次來寧波參與公益活動,“爺爺雖然長期居住在臺灣,但時常會對我們后輩說起寧波,并以行動支持著家鄉的發展。他曾多次向寧波醫院捐贈人工晶體,如今已有數百名患者受惠。而我很榮幸能將公益‘接力棒’傳承下去。”
據悉,本次公益美術課系2021“彩虹少年成長計劃”公益夏令營系列活動之一,以“我和我的家鄉”為主題,包含中國畫、剪貼畫、刮畫、平板作畫等多門課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