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點贊大陸“碳中和”:“這里有這么多機會”
中新網漳州6月30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張金川)搶灘市場、擴大規模,43歲的臺商黃全志“登陸”15年來的“小目標”都基本實現了。
如今,深耕大陸制造業的黃全志,格外看好大陸努力實現“碳中和”目標帶來的全面利好。他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為大陸點贊:“這里有這么多機會!”
2006年,黃全志受聘于臺資企業漳州震東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震東機械”),從臺灣渡海而來,擔任“震東機械”研發部技術負責人。彼時,“震東機械”已落地經營10年,作為臺資壓縮空氣干燥凈化設備制造商,在大陸闖出一定品牌影響力。
“‘震東機械’銷往大陸的第一臺設備是賣到上海,23年了,機臺還用得很好。”黃全志告訴記者,壓縮空氣干燥凈化設備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小到民生的牙醫設備,大到寧德時代的新能源,只要用到電器,就有需求。”
黃全志說,因為機床工藝繁雜,大多按需定制,設備難以量產,“都是手工活”。而大陸電氣設備更新迭代迅速,對生產廠家提出了很高的技術要求。
“在臺灣接觸有限,在大陸才有這么多的機會。”黃全志坦言,“這也是我扎根大陸的主要原因。”
壓縮空氣作為一種廣泛運用于各工業領域的重要動力源,經過高效和精密的過濾設備去除空氣的水分、油和雜質,壓縮空氣越干燥越干凈,越能保障精密儀器和氣動工具設備正常運行,延長氣動設備使用壽命。
“早期設計思路都在腦子里,夠用。”黃全志說,隨著大陸制造業迅速發展,電氣化系統運用廣泛,對壓縮空氣凈化設備的設計邏輯、成本管控都有了相當大的沖擊和變革。這對他來說,既產生了技術挑戰,也給企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機遇。
他以一個小配件“閥門”的變革舉例說道,各設計廠商的閥門設計各有不同創新。大陸采用氣動閥門,優點在于穩定;臺灣則采用逆止閥,空氣余渣少但配件成本高,“我們融合大陸模式去變革,順應大陸市場是大勢所趨。”
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設定,對能源業提出了零碳要求。
“節能減碳現在變成‘基本要求’‘入場券’,全面電氣化勢在必行,這為壓縮空氣干燥凈化產業釋放紅利。”黃全志說,“震東機械”正在向漳州藍田經濟開發區申請擴張廠房,增加生產線。
藍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海金表示,當地正在盤活存量企業土地和廠房資源,另規劃建設50萬平方米的科技產業園,參股設立總規模5億元人民幣的福建漳龍云海智能制造基金,多舉措助推臺企升級換擋。
黃全志笑說,從他來到大陸那一年起,“震東機械”連年成為當地納稅大戶,如今更準備“騰籠換鳥”。
“我2006年第一次來時不了解這邊(大陸),裝了大半個皮箱的日常用藥,就怕生病。”他說,現在不一樣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大陸很安全,他已經打了疫苗,“臺北家人也準備過來打疫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