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22條措施”降“春雨” 在川臺商臺農看好大陸鄉村振興機遇
中新社成都3月19日電 (記者 王鵬 賀劭清)“系列措施讓我很感動,也會加快我參與鄉村振興的行動。”在成都經營有機農場的臺灣青年莊慈芯19日告訴記者,她十分看好大陸鄉村振興機遇,會借政策“春雨”,加快行動。
這場“春雨”,是指大陸3月17日出臺的《關于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農林22條措施”),旨在支持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
來四川前,莊慈芯一直從事國際生態文旅項目的經營。2017年,因看好農業大省四川的發展機遇,她來到成都進行農場打造和鄉村營造。
幾年來,莊慈芯的有機農場吸引了十多位志同道合的臺灣青年和海歸青年,他們立足田園,以自己的專業為基礎,嘗試跨領域創作。學室內設計的包攬了整個農場的設計,學醫的謀劃康養相關的體驗課程……
因此,莊慈芯格外關注鄉村人才振興。她說,“農林22條措施”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立海峽兩岸鄉村振興合作基地,她希望這一政策盡快落地,為臺灣人才提供圓夢舞臺。
“我希望透過產業內和跨界合作尋找到更多在農業技術、旅游管理、美學設計與社區營造等方面的兩岸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莊慈芯說。
在距成都數百公里的攀枝花市,臺商李賢治同樣密切關注著這場“春雨”。2014年,一次偶然的觀光中,李賢治發現在攀枝花市能種出臺灣南部的特色水果釋迦、芭樂,于是決定在此開啟農業創業之旅。
“將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等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這一條正好解決了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李賢治介紹,自己的農場有不少用于烘干晾曬、分揀包裝的設施,但此前只能在大棚中存放,這條政策出臺后,他可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求,更靈活地使用農業用地,讓生產更方便。
“農林22條措施”提出,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與供銷合作社系統農產品經營企業、協會合作,推介、銷售優質農產品。對此,李賢治大呼“解渴”,“我們的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一直都與當地供銷社合作,這條措施將幫助我們更好地拓展市場,用我們的真成績,提升大家來大陸投資的信心。”
莊慈芯同樣表示,自己也希望通過與當地資源合作,打開農產品銷路,“這條措施能更好幫助我們推介、銷售特色農產品,拓展大陸內銷市場,讓更多好的農產品被看見。”
眼下,離農莊種植的紅心芭樂上市不到五天,除了與當地供銷社合作,李賢治也在計劃擴大網絡銷售的比重,“春雨”的到來,讓他對未來更有信心。“從融資、申請補貼、權益保護等方面給出政策紅利,對于在大陸從事農業林業的臺商、以及想來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的臺灣青年而言,是‘定心丸’般的存在。”
“大陸的市場遠大于臺灣,鄉村振興又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但臺灣青年也有自己的強項,如新品種的研發等。”李賢治說,大陸目前有不少有意投身農業林業的年輕人,“農林22條措施”出臺后,可以開始大干一場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