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大禮包”解決不了臺灣困境 真正重點在兩岸關系
“萊豬大禮包”解決不了臺灣困境
作者:施綰綰
今年圣誕節前夜(24日),臺灣民眾收到一份并不平安的“禮物”——臺灣立法機構當晚通過9項相關行政命令的議案,確定明年元旦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令臺灣民眾面對的食品安全風險大增。
從今年8月28日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突然宣布將逐步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到12月24日拍板定案、明年元旦正式執行,政策推進堪稱“高效”。臺當局號稱,此舉能叩開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的大門,解決臺灣經濟邊緣化的問題,甚至擴展所謂的“國際空間”。
果真如此?
“萊豬”引發風波不斷
出于對食品安全和沖擊本地豬農利益等因素的擔憂,臺灣社會各界數月來廣泛表達反對意見。11月下旬,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游行,打出“反萊豬”“拒絕吃瘦肉精”等口號;在野黨團與民進黨團多次“角力”,甚至上演立法機構內拋擲豬內臟的“激戰”;12月23日晚,國民黨與民間團體在臺立法機構院外共同舉行“守護食安之夜”晚會,并夜宿院外,抗議強推“萊豬”進口政策。
臺灣地區不同機構發布的民調均顯示,反對“萊豬”是臺灣的主流民意,多數人也并不相信這樣的讓步能換取簽署經貿協議的“入場券”。但民進黨當局毫不退讓。
無視民意 “表決大戰”毫無懸念
12月24日,臺立法機構就相關行政命令進行表決,盡管在野黨堅決反對,但民進黨祭出黨紀并以人數優勢陸續表決過關,幾無懸念。表態反“萊豬”的黨團提出議案,要求禁止“萊豬”進入校園、社福、醫療、老人、軍警等機構,并要求強制臺當局與進口商做好源頭管理,明確肉品標示等,均在表決中遭否決。
臺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告訴筆者,這個結果毫不令人意外。臺當局開放“萊豬”進口,擺出一副“不吃不行”的架勢,純粹是出于政治考量,老百姓的意見根本不被考慮。過去,臺灣的政治人物喜歡作秀,刷存在感。如今,擁有全面執政權的民進黨“連演都懶得演了”,對美國俯首帖耳,急于討好,任何原則底線都能放棄。
想當初,民進黨在野時,是反對美豬美牛進口的“中堅力量”,對萊克多巴胺的種種隱患不可謂不清楚。如今手握執政權,態度卻180度大轉彎。
在社交媒體,臺灣網友表達擔憂與憤怒:“食安是臺灣安全最基本與重要的一環,民進黨卻視若無睹”“請民進黨據實以告,進口萊豬我們換到什么?”“當初民進黨在野的時候總是說為了人民健康絕對不可以讓這些肉品進來,現在為了政黨利益,寧愿犧牲人民健康,真令人失望。”
問題不在“萊豬”
為了給進口“萊豬”背書,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日前表示:“臺灣必須開放走向世界,臺灣在國際村的責任與義務、臺美貿易推展及其中的美豬議題,朝野都必須共同面對。”
對此,臺灣淡江大學陳一新撰文指出,“笨蛋!臺灣走向世界,問題不在開放‘萊豬’,而在于兩岸關系!”臺灣并不是一定要開放美國“萊豬”才能走向世界。臺當局以為可以換到洽簽“雙邊貿易協議”,結果卻連邊都沒沾到。臺灣迄今沒有參加全球任何一個重要的自貿體,又如何走入世界?
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種種謀“獨”行徑不僅嚴重傷害了兩岸關系,也將臺灣經濟推向邊緣化。
唐湘龍指出,從臺灣的貿易結構來說,真正的重點在于兩岸關系。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不斷提高,2020年對大陸的貿易順差超過1000億美元;臺灣若想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也要基于良好的兩岸關系。
“臺灣一直躲在美國后面去對付大陸,想繞開大陸走向世界,這些年的事實證明,是根本行不通的。”唐湘龍指出,臺灣真正應該做的是改善兩岸關系,從大陸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