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大陸在過節,臺灣經濟在“度劫”
“五一”假期結束,大陸各省市開啟全面復工復產大潮;但在臺灣島內卻面臨無薪假人數持續上升、經濟景氣轉衰等現實壓力。勞動節儼然成為島內勞動者的“劫數”。
文化和旅游部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75.6億元。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積攢數月的消費潛力正在有序釋放。
不光線下消費復蘇,線上直播營銷也異常火爆。很多縣市領導、企業老總、央視主播、明星藝人都積極發揮“帶貨”作用。僅上海一地,長假期間就開啟了超萬場直播,消費支付額達數百億規模。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熱潮,在臺灣島內卻求而不得。新冠疫情以來,在民進黨當局主導下,疫情話題、政治話題長期霸占島內輿論場。
在炒作陳時中“防疫神話”之余,民進黨方面也瘋狂收割防疫成果,進而推出“經濟陳時中”“防務陳時中”等“品牌”,希望通過蹭熱點方式,在相關領域刷新好感。
但相比花樣百出的“宣傳方式”,民進黨當局在經濟領域的紓困方案和提振手段捉襟見肘。除了補貼這一老招,鮮少亮眼的新思路。在疫情趨緩之時,臺灣經濟的艱困處境越發明顯。
上月臺灣經濟研究院發布的景氣動向調查顯示,臺灣制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三個月下滑。其中,制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3月份下降6.48,創2009年2月以來新低。另一邊,島內失業率卻不斷上升,“五一”當天,無薪假人數突破1.8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勞動劫”。
與目前已經出現的困頓景象比起來,影響更為深遠的是,人們對于民進黨主政下的臺灣經濟遠景的看衰。
近期,關注蔡英文520就職演說的臺媒報道不斷涌現,其中最為重要的觀察點,就是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及處理兩岸關系的態度和方式會否有所轉變。
雖然大部分分析人士對此態度悲觀,但出現如此呼聲,恰恰證明島內對于兩岸關系惡化的焦慮以及改善兩岸關系的迫切需求。同時也說明,大家都看到并感受到,兩岸關系冷暖正是臺灣經濟晴雨表。
臺灣中華征信所統計顯示,近10年來,臺灣上市公司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由1773.07億元,大幅躍升到3744.2億元,成長了超過1倍,收益成長率高達112.86%。
這說明過去10年,臺灣上市公司完全享受到大陸開放、轉型和高成長的果實。
去年民進黨當局曾大肆炒作臺商“回流”議題,并稱規模達到7000億,不久這一謊言就被戳破,所謂7000億只是“估值”,實際情況是零。
專家分析,從獲利統計來看,臺灣比較大的企業不僅沒有撤離大陸,且獲利面向還相當廣,既有出口產業也有內需產業,既有電子產業也有傳統產業,既有制造業也有服務業。
事實證明,兩岸經濟聯系不僅沒斷,反而在民進黨增加阻力后,愈發堅挺;而這也是臺灣經濟尚未全面崩潰的原因所在。
為什么民進黨當局萬億規模紓困,卻擋不住“關店潮”?歸根結底,紓困只是權宜之計,良好的兩岸關系才是解救臺灣困境的源頭活水。搞不定兩岸關系,民進黨當局注定白忙一場。(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