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進黨籍縣市長也高喊“兩岸交流”、“兩岸和平”
過去3個月,稍稍對媒體報道和網絡輿論有所關注,就能感受到兩岸關系“殺氣騰騰”。在疫情影響下,兩岸官方頻頻嗆聲,網軍之間的攻訐和謾罵更是燒到海外第三地社群媒體,軍機軍艦緊張對峙,仿佛臺海軍事沖突一觸即發。
但,這真的是兩岸關系的全貌嗎?難道大陸對臺“武統”的大棒已經高高舉起,只待一聲令下?難道臺灣已經進入“全民反中”的瘋狂狀態,恨不得明天就公投正名宣布“獨立”?如果只看網絡和媒體,當然會產生這樣的印象,但只要看看兩岸社會最基層,恐怕只會對這些問題一笑了之。兩岸民粹固然洶涌,但只要撥“虛”見“實”,就能看到一個真實、全面的兩岸關系,遠沒有網絡和媒體上那樣緊張。
要看到真實全面的兩岸關系,“接地氣”是不可或缺的態度,因此兩岸地方政府處理兩岸事務的態度和做法,就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角度。先看與臺灣關系最密切的大陸江蘇省:4月14日,江蘇省副省長惠建林在調研省臺辦工作時表示,持續深化蘇臺經貿合作,引導在蘇臺資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他還肯定“臺灣服務業、精致農業具有一定優勢”,支持臺青到江蘇創業發展。4月16日,江蘇和臺灣醫界專家舉行視訊會議,江蘇專家將該省“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經驗與臺灣同仁交流分享。
從上述舉動看到,即便在疫情嚴重破壞兩岸關系、阻斷兩岸交流的背景下,江蘇地方政府對兩岸交流合作的態度還是相當理性、務實。尤其當疫情沖擊經濟建設時,江蘇更加重視、支持臺資企業的發展,更堅定地表達出促進兩岸融合、深化青年交流的態度。同時,江蘇還率先和臺灣醫界召開視訊會議,這在蔡當局下令醫護不得出境、圍堵臺灣醫界援陸,引起對岸官民強烈不滿的情況下舉行,實在難能可貴。
再來看島內地方政府:暫且不提國民黨執政縣市、柯文哲執政的臺北市在疫情期間仍然與大陸保持一定程度的交流合作,即便是民進黨籍縣市首長,也對兩岸關系始終保持著低調、務實的態度。例如,桃園市長鄭文燦在今年春節前公開表示,“為了讓兩岸更和平、更穩定,應該回到正常的交流軌道上”,臺南市長黃偉哲也曾喊話大陸“兩岸交流不必跳過臺南”。
去年民進為了選戰不斷刺激“反中”民粹,民進黨縣市首長并未沖在最前線,而此次疫情期間,盡管蔡當局“嗆中”不遺余力,但民進黨執政縣市對大陸也沒有格外極端的言行。當然,這和地方政府嚴守分際、配合屬于臺當局的兩岸事務職權有關,但換一個角度看,民進黨地方諸侯并沒有迎合網絡民粹,在“反中”議題上起舞、加碼。
兩岸地方政府都處在兩岸民間交流的第一線,也更能深刻感受到兩岸關系、兩岸交流對升斗小民、柴米油鹽的點滴影響。對于兩岸社會最基層而言,兩岸關系并不是統“獨”之爭,也不是戰略博弈,更不是打打殺殺,而是旅館業的一晚住宿、游覽車的一次接待、陸配的一個陳情、臺商的一筆訂單,這些都是地方父母官所操心的日常小事,也決定著他們對兩岸關系始終持務實態度,也是兩岸交流合作的正面力量。
這提醒了我們,疫情當下,我們卻過度關注那些政治性、敏感性的民粹泡沫,忽視了兩岸廣大基層社會,還有那么多務實合作的善意言行。吃飯皇帝大,兩岸關系和民眾切身生活息息相關,也只有穩定良好的兩岸關系,才能真正讓老百姓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