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所謂“臺北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鄭巧)針對美國近日簽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涉臺學者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美國支持拓展“國際空間”,完全是緣木求魚。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郭擁軍指出,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看,美國簽署這個法案可謂匪夷所思。美國早在四十多年前已與中國建交,該法案卻不讓臺灣現有所謂“邦交國”和中國建交,完全是雙重標準,自相矛盾。美國此舉既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破壞,也是對中國及有意和中國建交國家內政外交的粗暴干涉。
他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候,美國總統簽署所謂“臺北法案”,不僅干擾了中美關系大局,甚至可能影響兩國在重要領域的合作,還助長了民進黨當局推行“臺獨”分裂活動的氣焰,對臺海局勢穩定非常不利。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2018年以來,美國國內對華政策環境逐漸劣質化,對華新冷戰思維抬頭,臺灣一次又一次被美國政客及反華勢力當做一張牽制中國大陸的牌來打。所謂“臺北法案”在美國國會已經醞釀、炒作多年,此次法案簽署,是近年來美國干涉臺灣問題眾多小動作之一,并不令人意外。
他進一步指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美國對臺灣問題的干涉就是對中國主權和內政的傷害,由此必定會傷害中美關系。但美國的一紙法案只能給民進黨當局壯壯膽,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大趨勢。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認為,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并提出設立獎懲機制,幫助臺灣穩固所謂“邦交國”,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近年,美國會已通過多項涉臺法案,此次簽署的法案雖提出了一些主張,但并沒有要求強制執行,后續還要看行政部門如何配合。如落實執行,將產生惡劣影響,導致中美關系再起波瀾;如不執行,美國持續、強力介入臺海的姿態,也傳遞出了錯誤信號,民進黨當局認為有美國撐腰,在處理兩岸關系時會更強硬、冒進。
針對臺灣“國際空間”問題,信強表示,近年來,無論美國是通過官員游說,還是法案支持,臺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上仍屢屢碰壁。民進黨當局還以為美國的支持是拓展“國際空間”的解藥,這是癡人說夢。
郭擁軍也認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臺灣方面要想在國際上開展相關活動,終歸要回到普遍共識,通過兩岸協商,企圖通過美國支持拓展“國際空間”,完全是緣木求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