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扎根廈門近30年:政策紅利助臺企智能化轉型
中新網廈門11月29日電 (楊伏山 肖雨)“過去30年是我們的,未來的30年是你們的,大陸的改革開放,我們不能缺席。”這是在廈門的臺商韓瑩煥時常對臺灣年輕人說起的一句話。
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亞機械”)董事長韓瑩煥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的廈門,正憑借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越的惠及臺胞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前來創業就業,他因而時常以此與臺灣年輕人共勉。
20世紀90年代初,韓瑩煥受大陸開放政策的吸引,來到廈門經濟特區投資辦廠。近30年來事業幾經發展,他依然扎根廈門,成為大陸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受益者。
如今,“東亞機械”每年生產捷豹牌空壓機近5萬臺,其中螺桿式空壓機2萬余臺,年銷售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為大陸前五、國際知名的空壓機制造企業。
回憶起這些年來的企業成長之路,韓瑩煥感慨道,為應對多變的海內外市場競爭,公司不斷加快轉型升級。
作為最早一批來大陸發展的臺資企業,“東亞機械”現面臨怎樣的挑戰呢?韓瑩煥說,工業發展要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才能變大變強,為此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費用,用于產品技術研發、添置自動化設備,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資金壓力。
但韓瑩煥指出,“東亞機械”茁壯成長的背后,是大陸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精準“滴灌”。
韓瑩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陸去年進一步擴大遞延納稅政策適用范圍,公司及時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獲退稅419.12萬元;今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后,僅增值稅一項就為公司減免稅款500萬元。
“減稅降費為我們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提供了很大的資金幫助。”韓瑩煥說,“每年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出口退稅、惠臺措施這些優惠政策,我們可以節省近千萬元。”
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韓瑩煥躊躇滿志。他向記者表示,省下來的費用可以用來研發自動化生產,投資數控鈑金設備和焊接機器人,這也讓他更有信心在2025年實現80%以上智能化生產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