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普洱,世界茶源 兩岸茶文化康養旅游高峰論壇啟幕
10月16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茶文化康養旅游高峰論壇在茶城普洱拉開序幕。(活動方供圖)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普洱訊 (記者 高旭)10月16日,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茶文化康養旅游高峰論壇在茶城普洱拉開序幕。
本次高峰論壇由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和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產業合作推進小組主辦,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共云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支持,中華兩岸康養協會協辦。
論壇以“兩岸共享‘一帶一路’·同心暢敘綠色發展”為主題,交流研討茶文化和康養旅游產業發展趨勢,努力推動兩岸茶文化和康養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吸引到來自兩岸的100余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等25家新聞媒體的參與和關注,參與人數超千人。
普洱因茶而名、因茶而興,這里是茶文化發祥地,是全球茶葉的重要產地,同時更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以及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重要決策的深入推進,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兩岸企業家迎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出席論壇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兩岸企業家峰會陸方副理事長張平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進入新時代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張平在致辭中分享了包括把握機遇,共同開創合作發展新局面;優勢互補,共同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融合發展,共同創造兩岸同胞新福祉;勇于擔當,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等四點建議。
張平指出,本屆論壇以“兩岸共享一帶一路 同心暢敘創新發展”為主題,圍繞兩岸茶文化康養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商機、新思路展開交流研討,可謂恰逢其時,契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勢,符合兩岸企業家的共同期待,必將有力推動云臺經貿交流合作的深入開展。
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在致辭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健康中國”上升到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地區都把主打“健康養生牌”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的戰略重點。
衛星表示,普洱和臺灣一樣,都處在北回歸線上,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普洱與臺灣遠隔千山萬水,但彼此間“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從未中斷過,其中普洱茶一直維系著我們兩地之間的交往。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普洱茶因為臺灣茶人和消費者的追捧而開始風靡海峽兩岸,并迅速波及海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普洱茶”熱,推動普洱茶產業從“農業普洱”向“科學普洱”“文化普洱”“康養普洱”邁進。
衛星指出,翻開普洱茶的歷史,臺灣“印記”無處不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普洱,就沒有普洱茶的前世今生;沒有臺灣,就沒有普洱茶在海外的廣泛傳播。
普洱市人民政府和有關縣人民政府與20多家企業簽約21個項目,協議金額 568.83億元人民幣。(活動方供圖)
16日上午開幕式上,普洱市人民政府和有關縣人民政府與20多家企業共簽署了《普洱市人民政府與中華兩岸康養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融創普洱國際大健康度假區項目》《華僑城普洱茶康養小鎮項目合作協議》等21個項目,協議金額568.83億元人民幣,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項目3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7個,投資主要來自臺灣、北京、上海、浙江、香港、廣東、重慶、四川、江蘇、河北、福建、湖北等地,涉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食品與消費品制造等多個產業領域。這些項目的落地,為普洱的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鮮血液,必將對普洱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兩岸企業家峰會自2013年正式成立以來,秉持“推動兩岸企業家之間的交流,推進兩岸產業合作,深化兩岸經濟互利合作,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振興中華民族經濟”的宗旨,以產業合作為抓手,建立交流對話、產業對接、融合發展的峰會運行機制,成為兩岸最具影響力的交流合作平臺之一。
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創產業小組大陸方面召集人張鴻銘表示,兩岸的企業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參與到大陸創業創新發展中來。兩岸企業可以共同打造新的產業鏈、價值鏈、資本鏈,帶動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升兩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推進兩岸產業的融合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攜手同行、共創未來。
一條北回歸線縱貫兩地血濃于水,一片綠色茶葉溝通兩地大美和諧。以“兩岸共享一帶一路 同心暢敘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兩岸茶文化康養旅游高峰論壇,是一次兩岸先進理念與特色鮮明的普洱茶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的親密接觸,更是一次兩岸企業家增進友誼、加強了解、共謀發展的有力牽手。(完)
論壇吸引到來自兩岸的100余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等25家新聞媒體的參與和關注,參與人數超千人。(活動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