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新時代的兩岸故事——兩岸媒體人在京共話交流與媒體責任
第四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兩岸近70家媒體和相關機構代表匯聚一堂,共話“兩岸交流與媒體責任”。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致辭時對兩岸媒體人提出四點期待:要秉持民族情懷,做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促進者;要堅持正確導向,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推動者;要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做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維護者;要創新方式方法,做兩岸媒體合作新局的開創者。
以心相交
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在致辭中說,兩岸新聞媒體的交流合作為兩岸同胞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希望兩岸媒體人面向科技和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用好京臺兩地科技和人才資源,不斷創新傳播方式,提升傳播效果,共同講好兩岸故事。
臺灣媒體參訪團榮譽團長、臺灣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認為,來大陸交流的臺灣媒體人越多,能發揮的正面影響力就越大。兩岸媒體交流沒有人能阻擋得了,一定會越來越好。
兩岸新聞交流30多年,從當年的破冰而行到現在的常來常往,這中間有很多華彩篇章,也有很多起伏、曲折和坎坷。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社長朱競若說,許許多多的媒體人始終以理性的定力、不變的熱忱,鋪設橋梁,交流交往,尋找兩岸心靈的共鳴和契合,增進和平統一的認同。在全媒體時代,用新的傳播方式與渠道,講好新時代、新的兩岸故事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認為,兩岸關系要在和平中得到發展的動力,要在發展中得到解決問題的契機,這為兩岸媒體人提出了非同一般的時代要求和歷史責任。兩岸交流與媒體人的覺悟密不可分,如果兩岸媒體人沒有共同的覺悟,兩岸交流當中就會缺失同情心、同理心、同道心。“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傳媒人才能無愧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兩岸媒體人的共同覺悟是:時代覺悟、方向覺悟、責任覺悟。
深化交流
臺灣《祖國文摘》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戚嘉林說,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加強了兩岸之間心靈的融合。海峽兩岸已經分隔70年,雖然近30年來交流不斷深入,但是迄今為止很多臺灣人還沒有來過大陸,很多大陸人也沒有到過臺灣,因此要思考如何透過媒體深化兩岸對彼此的認識。大陸同胞應更進一步認識臺灣,臺灣民眾也應多來大陸交流。兩岸媒體人的責任就是報道事實,溝通兩岸。
在兩岸交流中,媒體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臺灣中天電視新聞部主持人王又正認為,兩岸媒體要把事實真相告訴自己的鄉親朋友。臺灣有人對與大陸交流存有誤解,媒體的責任是讓臺灣民眾知道自己與大陸民眾是一家人。媒體就像是兩岸之間的橋梁,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也正是扮演著橋梁的角色。
臺灣高雄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馬道明說,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已經連續舉辦了4年,他有幸3次參加,感觸很深。兩岸交流來往當年是媒體先行,兩岸媒體交流已經超過30年了,兩岸的融合發展是大勢,相信兩岸未來會更好。
共創雙贏
回顧臺灣《經濟日報》對兩岸經濟交流和大陸經濟發展所做的新聞報道、近年與大陸媒體交流的經歷,臺灣經濟日報社社長黃素娟認為,大陸是臺灣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貿易伙伴。總體而言,多年來,兩岸經貿合作不斷往前走。經濟規律和市場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應該因勢利導,由兩岸經貿交流創造互利共贏。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說,傳媒的發展核心在于專業人才,專業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高校。面對時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中國傳媒大學愿與兩岸同仁一起積極營造兩岸傳媒人共同的朋友圈,攜手相伴、砥礪前行,唱響新時代兩岸傳媒人的美麗和聲。
百度APP總編輯陳磊認為,走進新時代,互聯網平臺在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方面責無旁貸,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正是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今年4月18日,臺灣花蓮發生地震,百度搜索指數和咨詢指數同步提升4倍,反映了大陸網民對臺灣的關切,是兩岸同胞同心的真實寫照。百度參與了港澳臺大學生的實習計劃,為兩岸人才交流與培養出力。
本屆峰會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辦、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協辦,首次設立影視文創圓桌論壇,為兩岸文化交流搭建了平臺。會議期間,兩岸多家企業負責人就密切文化交流合作簽署了系列協議,還參訪了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和延慶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