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幸福 “臺灣郎”在廈門追夢
臺海網2月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又是新的一年。我們的記者敲響了市民的家門,入戶家訪,聆聽他們過去一年的努力與拼搏,記錄他們新一年的夢想與追尋。
夢想需要腳踏實地向前追尋,每一個追夢人的足跡都值得銘刻。讓我們來認真聽聽他們的故事。
這一期,我們走進了兩位臺胞的家庭。閑不住的熊麒在社區治理方面著力甚多,愛走愛寫的江東益謀劃著推出臺灣定制游。他們的生活軌跡和努力方向都朝著“融合”而來。臺胞們真切地融入廈門這座高素質高顏值的城市中,也期待著將這種幸福傳遞給更多的人。
主題詞:融入
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幫助臺胞融入廈門
本報記者(左一)與熊麒(右三)一家人在年夜飯桌前合影。
●出鏡家庭:熊麒,61歲,合凈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興隆社區臺胞主任助理,興隆社區發展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妻子,諸媈燕,45歲,行政人員;岳父,諸長慈,78歲,已退休;岳母,樊水英,73歲,已退休;大舅子,諸弋輝,52歲,律師;嫂子,周紅,27歲,企業員工;小舅子,諸志勇,44歲,公司管理人員;弟媳,王金平,42歲,公司管理人員;大侄女,諸睿敏,17歲,學生;小侄女,周宸羽,2歲;女兒,諸睿熙,3歲。
●家庭住址:興隆路632號
●新年新愿:希望將開發的新材料引進廈門,同時加強服務年輕的臺胞創業者,豐富興隆社區的社團活動。
來廈23年,今年熊麒打算在廈門度過第一個新年。以往,他都回臺北過年——他的父親是東北人,母親是南京人,他們在臺北結婚生子。以往除夕,年夜飯里總有一道東北的“酸菜白肉鍋”,一道南京的“獅子頭”。不過今年,他的年夜飯可能是江西菜:岳父岳母從江西到廈門與他們一家一同過年,帶來了江西米祭。
回望2018年,熊麟覺得很充實。他1996年從臺北來到廈門投資設廠,2013年成為臺胞在福建省的首個社區主任助理。在他推動下,興隆社區發展理事會成立,先后推動建立11個社團,借助各類義工活動將興隆社區“盤活”,使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促進臺胞融入社區。
熊麒說,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外省社區服務團隊來興隆社區考察,“以前是我帶人去外面學習經驗,現在外面來人取經,有臺灣的,還有重慶來的。”這讓熊麒感到欣慰,因為,一個有活力、能夠自主服務及管理的社區已初步成熟。他如今考慮更多的是如何通過“社區美食地圖”、優惠券等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就近消費的便利,幫助社區商戶發展。
2018年11月,他的工作室、社區掛上了“廈門市湖里區政協熊麒委員工作室”的牌匾,他愈發繁忙了——畢竟,他同時還要管理自己的“熊麒調解工作室”。
“我是閑不住的。”春節前,他一邊忙著組織社區的臺胞春節聯誼會,一邊忙著幫小區居民、物業協調修建電梯占用私人花園的糾紛。“治理好一個社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從‘管理者’角色轉變為‘服務者’角色。”作為商人、社區主任助理、調解人,熊麒既能直言快語進言獻策,也擅長化解沖突與問題。
如此“閑不住”的熊麒第一次在廈門過春節,也尋思著怎么過得有趣。除了計劃跟家人到“十里藍山”轉轉,他還買了一箱工具,包括鋤頭、鏟子等,打算趁春節去打理山上的田地。“挖個魚池,種點東西。”熊麒期待能在春節短暫地回歸田園生活。在他家中的花園里,也有一汪池塘,養著魚蛙,還會吸引白鷺來覓食。他連過年家人相聚時該玩的游戲也想好了——把臺灣春節流行的各類骰子游戲展示一番,讓大陸親戚開開眼界。
去年,熊麒的母親剛剛度過100歲生日,家人一同回臺北為母親祝壽。現在101歲的母親會上Facebook、注冊通信軟件Line,還會發語音告訴他們“可以通過Line聯絡我”。“她就像小孩子一樣,玩蹺蹺板還抬腿。”熊麒說,母親告訴他,想再來廈門玩一趟。2019年,除了繼續經商、發展社區、服務臺胞,幫母親完成這個心愿是最重要的事。
主題詞:幸福
邊走邊寫記錄臺灣
把幸福傳遞給大家
本報記者(左一)與陳臻怡(右二)、江東益(右一)一家。
●出鏡家庭:陳臻怡, 34歲,廈門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丈夫江東益,34歲,臺灣女婿,兩岸旅游達人,正在創業;兒子江凱樂,1歲10個月;父親陳后志,61歲;母親黃妮娜,61歲。
●家庭住址:蓮花三村蓮花小學附近
●新年新愿:希望能把幸福的價值觀傳遞給更多人,一起找尋和擁有幸福的家庭、人生;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多學習教育和形象美學類的知識,考取相關證書。
聽到“坐飛機去臺灣”,小男孩攥起小手,一邊在空中劃弧線,一邊發出“咻”的聲音;說起“坐船”,他模仿起了船舶發動機“轟轟轟”的聲音——小家伙樂樂是陳臻怡與江東益“愛的結晶”,也是全家人幸福的源泉。
陳臻怡和江東益是蓮花小學的同學。一次聚會讓有著共同旅行愛好的兩人走到一起、組成家庭。樂樂出生后,自然成了“旅行團”的成員。
“兩個人玩有兩個人的好處,三個人也有三個人的樂趣。”春節假期前三天,陳臻怡一家選擇在廈陪伴親朋,而初三一早,五口人會飛往臺灣,和海峽那頭的家人再來一次臺灣游。
作為臺中人,江東益熟知臺灣當地情況,玩什么、吃什么都心里有數,臺灣之行既有深度又有條理。4年時間,36趟旅行,百余篇推送,喜歡拍照和書寫的陳臻怡更是將臺灣之行的見聞陸續發表在微信公眾號“伊萊恩的小宇宙”中。在行走和書寫的過程中,陳臻怡和江東益萌生了發展臺灣定制游的想法。
“我們希望把深度臺灣游介紹給大家,把更多的幸福感傳遞給大家。”江東益告訴記者,廈門于他是一個“沒有距離感”的城市,能娶到廈門妻子、融入廈門家庭是令他十分幸福的事。因為廈門和臺灣類似,都有著小而精致的旅游景點,有著口味類似的特色小吃,同時還都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江東益說,唯有“慢”游深挖,才能深入感受到這些細微之處,使兩岸同胞深入了解彼此。
己亥年伊始,陳臻怡用家人的照片做了一本可愛的臺歷。臺歷最后一頁,寫著這樣一段話:“幸福是什么呢?無論何時,在哪一個階段,都真心覺得,當下這一刻比任何一刻都好。隨著每一步躬行而來的內心富足,是真正最長久的持有。祝大家都歡喜有伴。”正如臺歷上所寫,也正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新一年,定制旅游計劃即將面向市場,而這對兩岸夫妻檔也將繼續追尋幸福,傳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