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12月19日電(記者林凱 劉斐)“溪城論劍─東吳大學杰出校友金庸紀念論壇”18日在臺北舉辦。十余位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圍繞金庸小說的文化分析與史學地位、《書劍恩仇錄》的時空體研究、金庸武俠的戲曲改編等主題研討金庸作品。
此次紀念論壇共分為“溪城論劍”“域外爭鋒”“俠夢方酣”三個場次,旨在闡述金庸在文學、史學上的成就,鼓勵青年學者從事金庸小說研究,拓展民眾閱讀金庸的視野,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金庸作品雖然充滿江湖上的刀光劍影、武林中的恩恩怨怨,但背后總能看到人類的道德鋒芒與歷史光輝。金庸寫人性之惡,卻不渲染丑陋與暴力,而是襯托人性的善良可貴。正是這種正義、尊嚴的穿透力,使金庸小說蕩氣回腸,直達人心。
“一些故事可能會被遺忘,但是先生筆下的人物讓人久久難忘!迸_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認為,金庸先生有很強的人物描寫功力,每部小說都塑造出極為精彩的角色。
來自大陸的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湯哲聲在評價金庸小說的歷史價值時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可稱之為“文化武俠小說”。金庸最突出的貢獻是將中華傳統文化貫穿于作品之中,讓武俠小說成為了雅俗共賞的文體。
“金庸”是知名報人、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的筆名。金庸于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海寧,曾于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修習國際法課程,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他筆下的《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作品膾炙人口,被奉為武俠經典作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