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7月31日電(記者劉金輝 韓朝陽)日月湖、阿里山、臺北廳、臺南廳……眾多臺灣元素鑲嵌在黃河岸邊的一處生態園里。為恢復黃河之畔的這片風景,臺商連萬生花了15年。
炎炎夏日,走進位于鄭州北郊黃河岸邊的富景生態世界,有成排的楊樹和柳樹、千畝盛果期的葡萄、育苗期的櫻樹和海棠,還有散落其間的石榴、花生、玉米等作物,滿園植物將這里點綴成綠色的海洋。而1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灘。
“對黃河有感情,對生態情有獨鐘。”談及來黃河邊的緣由,出生在臺北的連萬生如此說。2003年,他第一次來到黃河邊,想看看小時候從書本中讀到的“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連萬生見到的黃河實景,與小時候的想象有很大不同。看到黃河邊的大小沙坑和風起時沙漫天的情景,時年49歲的連萬生決定將臺北的房地產生意交給合伙人,自己留下來,親近黃河,“打扮”黃河。
“當時的黃河灘是鄭州的一個沙源地。冬末春初,這里黃沙漫天,睡覺時如果不拿被子蒙上頭,第二天早上滿臉都是沙子。”黃河富景生態世界副總經理劉海軍說。15年前,正是他負責近萬畝荒沙灘的綠化工程,“15噸草種用來恢復生態,手腕粗的小樹一點點長大”。
為保護濕地生態,15年間,生態園內未建設高大水泥建筑物,只有幾處木質結構簡易房屋。連萬生以“阿里山”“臺北”“臺南”等命名這些房舍,將臺灣元素搬到黃河邊。
這里的日月湖名稱也取自臺灣的日月潭,是由當年的大沙坑改造而成,現在水面面積六百余畝,岸邊楊柳依依,湖中有幾個小島相連,湖水清澈,美不勝收。
劉海軍介紹,以生態保護為建設準則,以自然生態為主題,以黃河濕地為依托,結合臺灣現代化生態建設經驗,近萬畝的黃河富景生態世界已發展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復合型4A級國家旅游景區。
連萬生將后半生放在了黃河邊。“剛開始說要來黃河邊做這樣一件事,身邊朋友第一反應是打問號:你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連萬生說。就連跟家人解釋,他也以“養老”為借口。
如今,連萬生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他的信心也更足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堅信走生態保護的路不會錯。”
連萬生已累計投入1.5億元建設富景生態世界,盡管現在還未收回成本,但他卻感到很快樂。已到退休年齡的他保持著每天早上帶領管理人員共同勞作的習慣。“只有親手打理這里的一草一木,你才會熱愛這份事業,熱愛這片土地。”連萬生說。
如今,連萬生的三女兒也來到黃河邊,幫助父親打理生態園。他96歲的父親每年夏天都來這里待上一個月,看看黃河,納涼避暑。每年七八月間的葡萄節,血脈相連的連氏宗親也來了,海峽兩岸的親人相聚黃河邊,回憶往事,共敘情誼。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