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壩鎮齊心村電商扶貧示范站。(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中國臺灣網5月4日綿陽訊 (記者 盧佳靜)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在互聯網盛行的當下,網絡扶貧成了一個熱門詞匯,互聯網和扶貧的緊密結合已經成為打通脫貧瓶頸的有力扳手。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曉壩鎮齊心村則是借助互聯網“翻身把歌唱”的又一經典案例。曾經的它是一個地處于安州區西北邊緣的省級貧困村,地震受災、道路閉塞、青壯年出走等等,村民們生活非常困難。家住齊心村的任清貴雖在外打工多年,但一直未能改變家庭貧困的狀況。在國家精準扶貧和網絡扶貧行動的大背景下,他決定不再遠走他鄉,選擇留在家鄉自主創業種植平菇,決心摘掉貧苦戶的帽子。
曉壩鎮齊心村景。(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2017年初,任清貴的平菇種植業初具規模,看著成片的平菇長勢喜人,他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了期待。然而,此時的他沒有料想到寄托著無線希望的平菇成熟后自己卻差點“眼看著銀子化成水”。由于剛起步,第一茬平菇面臨著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平菇保存周期本就不長,好好的平菇難以成批次銷售。在任清貴一籌莫展之際,曉壩鎮的網絡扶貧重新點燃了他的希望——在區網信辦和鎮黨委政府的協調下,易田電商來到任清貴的平菇地里幫他做了一場網絡直播,并在易田平臺上進行推薦。讓任清貴高興的是,直播結束不久便有蔬菜批發商戶向他下單訂購。
曉壩鎮齊心村景。(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嘗到了農村電商的甜頭,任清貴開始主動報名走進了齊心村的農民網校進行學習。一番培訓下來,他已能很熟練地利用微信朋友圈售賣自己的平菇。此外,他的親朋好友乃至村鎮干部都成了他的“義務廣告業務員”。現在,任清貴已不再為平菇銷路發愁,正打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將自己的平菇產業做大做強。
任清貴是享受網絡扶貧紅利的代表之一,目前曉壩鎮近五千人參與了農民網校的培訓,曉壩鎮成為市、區、鎮三級共建網絡扶貧的示范鎮。
曉壩鎮齊心村文化活動中心。(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網絡扶貧的關鍵是打通網絡,只有實現網絡全覆蓋,才能激發全民觸網的熱情。對此,安州區成立了網絡扶貧小組,積極推進“寬帶安州”“寬帶鄉村”建設,實現無線寬帶覆蓋率100%。借助掌上農技、數字圖書等教學系統搭建線上直播線下輔導教學平臺,為貧困戶免費開展網點策劃、網絡營銷等服務等,惠及2000余人。
曉壩鎮齊心村景。(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此外,安州區采取“企業主導、市場運營、政府支持”的方式,以社會扶貧網為基礎,建成了網絡扶貧大數據中心及遍布全區的農民網校,整合微信、QQ、淘寶等網絡資源,搭建起貧苦戶信息查詢的“大數據”中心,實現精準扶貧,一個貧困戶一份情況清單,一張二維碼,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2017年,安州區通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網絡展示,實現魔芋、食用菌等網絡零售額5.47億元,完成網絡交易額71.84億元。
曉壩鎮齊心村景。(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汶川特大地震后,在黨和政府的援建下,安州區人民埋頭苦干、奮力拼搏,取得了抗震救災和重建家園的偉大勝利。據悉,2017年與2007年相比,全區實現GDP是震前的2.6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是震前的6.8倍,固定資產投資是震前的9.1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震前的5.1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00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30元。(完)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