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凈灘、凈山、植樹……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天,全臺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民眾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增強環保意識。
臺灣環保團體當日舉行記者會,邀請臺灣各界共同舉辦各項環保行動,響應今年“終結塑膠污染”的主題。
據記者會發布的數據,包括91%的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全世界每分鐘發送出將近200萬個一次性塑膠袋、每年有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等。臺灣環保部門統計顯示,臺灣一年使用塑膠吸管多達30億根,一年使用塑膠袋達165億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710個。
臺環保部門呼吁,民眾改變生活習慣,社會創造有利環境,比如以租代買或通過環保袋、紙袋替換等方式減少塑膠袋、免洗餐具的使用,希望塑膠袋能從每人每年使用約700個減至約400個,到2025年減至約100個。
記者在臺北各超市看到,商家不再販售各式購物塑膠袋,轉而推出兼具購物與盛放專用垃圾兩種功能的“環保兩用袋”,消費者付費一次就能獲得兩種功能,省錢又環保。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地球日當天多地舉辦凈灘行動。云嘉南濱海風景區邀集附近小學、環保協會等前往嘉義縣布袋鎮進行沙灘凈灘行動。參與活動的學童、社會人士等,清理出約3噸垃圾,另有500公斤左右的資源回收物。
桃園市政府在許厝港濕地及大園竹圍漁港舉行“春季凈灘凈海”活動,千名民眾清理岸際垃圾3400公斤、海洋垃圾630公斤,收集資源回收物600公斤。臺灣國泰金控也組織6000多名員工及眷屬等在22個地點進行凈灘活動。
臺灣中油公司則創新環保形式,舉辦贈樹苗活動。在全臺100個加油站,民眾可持廢電池或發票兌換樹苗,預計送出2萬株。許多民眾特地早起排隊兌換樹苗,踴躍響應環保愛地球活動。
響應世界地球日,臺灣慈濟基金會各地志工開展掃街、凈山、凈灘等活動,并廣邀民眾一同參與。該基金會表示,今年活動的主題是“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慈濟志工會身體力行帶動民眾增強環保意識。
保護地球,從孩子抓起。臺灣云林縣斗六市繪本圖書館舉辦圖書展覽及親子活動等,精選與環保、生活等相關的書籍,宣導環保愛地球的理念。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大手拉小手徜徉書海,聽現代說書人講繪本故事,在書香中學習如何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為了呼吁社會大眾關懷地球生態,臺灣業者特地選在世界地球日當天舉辦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展映活動。該影片由BBC地球影業出品,講述了地球上的各種生靈,在晝夜交替、日升月落中出生、成長的故事。
22日出版的《中國時報》推出世界地球日專刊,介紹了臺北、新北、云林、南投、苗栗等地推出的低碳環保措施及諸多環保觀念宣導活動,將愛護地球、保護環境落實到民眾生活中。新北市環保局局長劉和然說:“環保和教育都是在做未來的事,不要忽視現今做的每一件小事,在20年后將會成長茁壯,也決定未來臺灣環境新面貌。”(記者石龍洪、陳鍵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