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汪佳在悠閑吃竹子。(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雅安訊 (記者 李寧 于斯文)19日,正在四川深入采訪的“海峽兩岸記者四川行”聯合采訪團乘車前往位于深山中的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探訪在這里生活的大熊貓。采訪現場,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成為兩岸記者關注的焦點。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建成于2003年12月28日,占地1074畝,隸屬國家林業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基地是集大熊貓飼養、繁殖、科研、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熊貓樂園。
前往碧峰峽的途中,兩岸樹林掩映,鳥叫聲不絕于耳。當天正逢雨后初晴,空氣異常清新。在基地內,有的大熊貓獨占涼亭悠哉吃竹子、有的與同伴嬉戲玩樂、有的爬上樹枝旁若無人擺pose……憨態可掬的模樣讓記者們驚叫連連、爭相拍攝。
據悉,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也是野生大熊貓密度最大的地方。目前雅安境內有野生大熊貓340多只,接近四川野生大熊貓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碧峰峽基地圈養大熊貓47只。2008年12月23日,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就是從該基地啟程到臺灣。
在了解了基地的基本情況后,兩岸記者將焦點聚焦在了“團團”“圓圓”的身上。
在基地內,記者見到了當年“團團”“圓圓”的飼養員徐亞琳。“它倆的感情很深,從小就在一起,從來沒分開過。”她還清楚記得當年照料兩只大熊貓的事情。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的時候,當時“團團”和“圓圓”還生活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地震后“圓圓”一度走失,直到4天后才找到,“晚上8:40分找到的,當時都不敢認。”徐亞琳對那個時間記得很清楚:“‘圓圓’對養過它的飼養員聲音很敏感,叫了它的名字后,它才抬頭,給它洗過澡才知道是它。”
經歷過地震后的“團團”“圓圓”膽子變得很小,徐亞琳就給它們做心理疏導,告訴它們已經到了安全地帶,不要怕;有時候它們一聽到“嗡嗡嗡”的聲音就會爬到欄桿上面,叫都叫不下來,徐亞琳就像哄小孩一樣把它們哄下來;她也常常跟它們說說話,摸摸它們的臉、鼻子,用了20多天“團團”“圓圓”才恢復過來。
當年送走“團團”“圓圓”時,徐亞琳很是不舍,她跟臺灣的飼養員一直保持聯系,借由對方傳給她的視頻關注它們的消息。看到兩只大熊貓到臺灣后生下了女兒“圓仔”,成了幸福的一家三口,徐亞琳表示很欣慰,
今年3月,基地的大熊貓專家赴臺北跟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同仁一起給“圓圓”做人工受精,可惜“圓圓”最終流產了。被稱為“熊貓爸爸”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解釋:“圓圓”流產并不是說它出了什么大問題,“團團”“圓圓”今年才12歲,到19歲之前仍是最佳生育年齡,還有7年的時間,“還有機會,我們會和臺北動物園繼續研究、努力。”
2013年,“團團”“圓圓”的女兒“圓仔”在臺出生,對快4歲的“圓仔”下一步有何打算?張和民表示,雌性大熊貓5-7歲就性成熟了,雄性6-8歲是性成熟期,希望“圓仔”今后能夠參與都繁殖計劃中,會跟臺北動物園緊密商量怎么完成“圓仔”生育的問題。
張和民對與臺北動物園的合作表示有信心。他表示,對方在動物保育方面的理念很先進,動物園的整體設計也非常令人滿意。“‘團團’‘圓圓’到臺灣已經9年了,從‘圓仔’出生到長大,‘團團’‘圓圓’長得那么好,‘圓仔’現在又長得那么壯、那么漂亮,我認為兩家合作非常好。”張和民也希望“團團”“圓圓”能夠給臺灣的小朋友帶去更多的驚喜、歡樂。
針對“‘圓仔’以后是否會被送回大陸”?張和民指出,盡管我國也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贈送大熊貓,在那所有出生的熊貓都歸中國政府,在4歲有繁殖能力之前都要回來,但臺灣的熊貓是送給臺灣的,可以永久在那里居留。
“‘團團’‘圓圓’在臺灣非常受歡迎,知名度很高,最初去看它們都要排很長的隊,‘圓仔’剛出生的時候還有媒體開‘圓仔’日記專欄,寫它每天的成長變化,寫了100多天。”同行的臺灣記者說。
2005年5月,大陸方面宣布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征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的名字由海峽兩岸億萬民眾票選而出。(完)
爬上樹干的幼年熊貓。(中國臺灣網 于斯文 攝)
“團團”“圓圓”的飼養員徐亞琳。(中國臺灣網 于斯文 攝)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中國臺灣網 于斯文 攝)
大熊貓白羊。(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