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大學學生施乃文(右)與大陸企業簽約,她的作品將進入大陸市場。
對熊貓與臺灣黑熊進行擬人化設計后,熊貓一家與熊大衛一起和睦地舉行野餐,象征兩岸和諧共融的愿景——這組名為《團仔圓妞》的形象設計作品,在12月22日獲得了面向兩岸及港澳青年設計師的“華燦獎”大獎。
當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華燦獎”頒獎儀式上,該作品設計者、臺灣藝術大學女生施乃文告訴記者,她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設計創意大獎,非常激動,“我覺得大陸鼓勵創新創業的環境很好,對我們也很有吸引力”。
創業熱土吸引臺生
第三屆“華燦獎”頒獎儀式暨第七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兩岸文化創意人才服務基地共同主辦,在161件(套)高質量入圍作品中,共有7件(套)臺灣作品、16件(套)大陸作品受到表彰,來自兩岸的37名青年設計師獲獎。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頒發本屆“華燦獎”全場大獎。
臺灣實踐大學學生蔡東伯是第二次來大陸,這次,他所帶來的作品《凍結燈具》獲得了工藝美術類獎項,這給明年夏天即將畢業的他更多鼓勵。在蔡東伯看來,大陸的創新創業環境有很多優勢,“比如移動支付非常普及,走到哪里都可以用手機微信支付,還有隨處可見的OFO共享單車租賃,這些都非常方便。另外,大陸對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也更多一些,這些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蔡東伯的未來計劃里,包括畢業后去臺灣朋友在深圳開辦的公司里工作。“大陸市場這么大,當然對我有吸引力。我希望先過來參與一些涉及創新的工作,再考慮進一步創業的計劃”。
相似的,施乃文這次來到北京,也聽說了有支持青年創業的孵化器。“這聽上去很不錯,如果有機會,我們也想試試看,讓自己的設計產品有更多機會落地”。
臺灣藝術大學教授謝颙丞在介紹本屆“華燦獎”在臺灣的組織工作情況時表示,今年報名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提升,表達“融”、“創”的主題的作品很多,比如團仔與圓妞的設計就很棒。還有那些能與企業接軌的好設計也很多,比如為華為手機設計的作品、氣流風扇桌椅組的設計等,都具有馬上可以成為產品的特質。“華燦獎面向廣,相信今后會得到更多臺灣年輕人的重視。”
交流形式更加多樣
除了“華燦獎”等一些面向兩岸及港澳的創新類獎項的鼓勵,還有更多的兩岸青年創業、組織臺生赴大陸實習等活動已經形成品牌,各種類型的青年交流越來越多。僅在2016年,民革就安排了70名臺灣青年到14家單位實習、就業。
“當前大陸吹響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開始實施‘一帶一路’等一系列經濟發展戰略,這些都使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迎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說。
畢業于臺灣成功大學的陳郁宏如今在北京工作,為他來大陸牽線搭橋的,是由民革組織的臺灣學生暑期大陸實習活動,由于實習期間表現優秀,今年秋季,他在實習單位——國美控股集團留下來正式工作。
在陳郁宏看來,自己就屬于不斷擴大的兩岸人才交流活動的一個受益者。據陳郁宏觀察,當前,大陸在鼓勵青年創新創業方面有更多優勢,比如中關村制造大街等為臺灣人才到大陸工作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再比如他去參訪過的華燦工場,就是一個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量身打造的專業孵化器,提供了一系列周到快捷的服務。“因此,臺灣同學應該過來多看看多交流,機會是碰撞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已經連續四五年參與組織兩岸青年實習交流活動,在集團副總經理王昱東看來,大陸市場對臺灣青年的吸引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企業數量、體量大,對創意的需求大,二是大陸的消費市場巨大,對優秀產品的饑渴程度強,能快速消化創新產品。此外,在北京得到投資的機會可能更多。
憧憬未來創業夢想
在憧憬未來的創業夢想時,蔡東伯表示,最希望得到人才和資金的支持。“我需要有好的團隊來合作創新創業,另外,也希望能得到資金上的幫助”。
陳郁宏希望,今后能繼續并加大兩年的青年創新創業交流。“臺灣也有很多創業團隊,但他們可能不知道怎么才能在大陸落地,因此在這一點上提供協助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有更多的機制可以實際地幫助到大家,提供來大陸創業的輔導和支持。”陳郁宏說。
謝颙丞也希望,今后兩岸在設計和創業方面交流能更多一點,尤其是在培養渠道上,要加強交流合作,在創意的培養和啟發上,能多一點溝通。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秘書長康凱認為,在成果轉化方面,大陸的市場非常大,可提供很好的創新創業機會,因此,不僅要讓更多的臺灣青年學生過來參加比賽,后期的孵化安排也很重要,這樣才能給兩岸青年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記者 葉曉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