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斗。”
那么,什么是中山先生的“寶貴精神”?其核心內涵包括哪些內容呢?簡言之: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這種對民族、國家、人民的摯愛化為的“中山精神”貫穿了先生一生的奮斗歷程,是先生留給中華民族的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遺產,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
孫中山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始終“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面對民族危亡,他懷著滿腔悲憤,以炙熱的愛國激情投身革命。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夏之將傾”,建立了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個提出建立共和國,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明確提出“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并在《建國方略》等著作中擘畫了建設現代工業、農業和交通的藍圖,顯示了對未來中國發展的卓越見解。
振興中華是孫中山先生的夙愿,“和平!奮斗!救中國!”先生在彌留之際斷斷續續的輕呼,聲聲動人心扉,催人奮進。今天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寶貴精神,有助于我們不忘初心,鞏固和發展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致力于振興中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祖國統一是孫中山先生的畢生心愿,他一生為和平統一祖國而鞠躬盡瘁。孫中山先生是兩岸同胞所共同崇敬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偉大的民族英雄,兩岸同胞都視自己為這位偉大革命先驅的繼承者。“中山精神”是維系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旗幟,也是推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孫中山先生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為自己的座右銘。“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什么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什么是當今中國的歷史潮流所向?就是:“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近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變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進入關鍵時期。新的時期,新的使命,要求我們具有新的精神風貌。賡續孫中山精神,將會更加優化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獲取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把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中山精神永存!
(作者申曉若為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