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9日電(記者趙博 李驚亞)“目前兩岸在綠色產業合作方面仍需推進,像走在路上的車,不怕慢就怕停,停下來什么都沒有了。”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
他是在9日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海峽兩岸綠色合作”分論壇上說這番話的。近300位兩岸人士參加了當天的活動,以兩岸綠色產業合作為題暢敘見解。與會者普遍認為,兩岸綠色產業合作潛力巨大,應破除障礙,加快推動。
曹小衡表示,目前兩岸綠色產業發展勢頭都非常強勁。近年來,大陸綠色產業最高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長,臺灣的綠色產業年增長率也保持在10%左右。但從全球態勢來講,無論大陸還是臺灣,都比較落后。這就需要兩岸在技術、市場等層面加強合作。
“兩岸在風力發電、LED照明領域有一些合作,但主要在企業層面,沒有延展到產業層面,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他說,未來5至15年是兩岸綠色產業的高速發展期,也是攜手合作的黃金時期。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認為,兩岸綠色經濟發展過去多是“單打獨斗”,如今,兩岸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的合作進入深水區,未來結合綠色及創新產業,無疑是最佳的合作契機。
“綠色產業發展是新穎且多元的,比如在生產鏈中融入環境化的設計原則。”他說,“臺灣有人才、技術與經驗,可以合作的地方有很多。”
臺灣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任高長說,綠色產業相關機構供測試的實驗工廠或模場設備,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觸角靈活、機動性高,這些都是臺灣產業的競爭優勢。兩岸環保產業要合作,不止是在大陸市場,還要合作開創全球市場。
“制定兩岸綠能產業共同的標準,規劃建立多元展示應用區,逐步消除市場障礙。我想需要兩岸不斷協調運作,才能獲得更大成效。”高長說。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德銘出席了當天的活動。他指出,隨著大陸經濟實力不斷提升,逐漸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的挑戰,由此提出綠色發展理念。臺灣同樣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尋求通過技術改造和經濟模式創新,實現升級轉型。因此,兩岸在綠色產業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也有利于兩岸民眾福祉。
“大陸非常歡迎臺灣企業深度融入綠色發展。”陳德銘說,“不管已經來了現在要轉型的,還是新來的,不管是大集團還是中小企業,我們都可以攜手合作。”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