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始,大陸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赴臺,投資億元新臺幣助臺灣青年創業;2015年末,國務院臺辦宣布對臺惠民舉措,進一步擴大和放寬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范圍及經營條件。
一首一尾之間,是全年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一路向前。在這個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面的年份,兩岸經貿關系進展平穩、不停歇。
隨著兩岸經濟融合不斷深化,大陸各方正在努力讓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習馬會”上所呼吁,要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年初,中央對臺工作會議提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其成果也在一年的工作中得到體現。
——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取得明顯進展。兩岸兩會在福州舉行恢復協商以來的第11次會談,簽署兩項協議;兩岸貨貿協議協商取得了進展;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在江蘇南京登場,就兩岸產業的融合與創新合作模式進行深入討論,達成多項共識,簽署多項合作意向協議。
——大陸持續加大惠臺力度。赴臺個人游第五批開放城市啟動;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對臺特色明顯的福建自貿區掛牌;新設20余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授牌。
兩岸經貿關系平穩發展,合作持續擴大深化的同時,也應看到,在兩岸和國際經濟新形勢的影響下,2015年兩岸經貿關系發展也遇到新問題。今年前10月,在兩岸貿易方面,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1532.4億美元,同比下降5.7%;投資方面,大陸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2.7億美元,同比下降27.7%。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大陸經濟形勢也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兩岸經貿往來勢必受到一定影響。
12月11日,臺灣綜合研究院下修今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至0.98%,較去年底預測的3.43%下修了2.45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長率能否勉強“保一(1%)”并不樂觀。
臺灣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對中小企業造成沖擊;簽署已久的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一些勢力的強力杯葛下,至今未能實施;兩岸貨貿協議尚未完成協商,來自這些勢力的雜音四散。
部分兩岸經濟合作在臺灣未得到理性看待:所謂“紅色供應鏈”說法在島內被反復炒作,年末大陸紫光集團擬投資臺灣半導體封測廠更是引發泛政治化解讀。但更多兩岸學者則認為,應回歸經濟面本身來看待兩岸經濟合作,遵循市場規律。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指出,大陸經濟增長正由以往的傳統模式轉向新模式,轉型過程帶來很多機遇;臺資企業應轉變原有的代工化、部落化、外向化的經營模式,與大陸經濟的轉型相對接!皩τ陉戀Y企業根據市場做出的一些經濟決策,臺灣社會應正視,而不是去對抗市場力量。”
“臺灣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大陸!睆奈磥碲厔菘矗蟠嬉阏J為,只要大陸經濟保持6%至7%的增長速度,兩岸經貿也會相應有所發展。
縱觀2015年兩岸經貿關系進程,有觀察人士指,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兩岸經貿關系必然出現種種新特點,謀求進一步融合須步入“換擋期”。
目前,兩岸都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隨著“十三五”規劃出臺,大陸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和生產要素升級,將為兩岸產業“結合”升級為“融合”提供契機。
年內“習馬會”的登場,對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持續深化有重大意義。但隨著臺灣可能出現的政治新格局也為未來兩岸經貿繼續健康發展增添變數。
曹小衡表示,2016年,兩岸經濟合作重點應在于,把握“十三五”新機遇,對接大陸經濟“新常態”,并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方面探尋兩岸有效合作途徑。(作者 楊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