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加互聯網正在改變臺灣政治”,多位兩岸青年學者13日在海南三亞拋出此觀點。
當日,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第七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在此間舉辦。50余位來自兩岸的學者以“青年·發展·融合”為主題,并針對兩岸最新形勢發表觀點。互聯網提升臺灣青年政治參與度成為論壇上學者發言的一大焦點,幾乎每位發言者均談及此議題。
去年底,在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中,中國國民黨大敗于民進黨。多位學者引用民調指出,該選舉中,臺灣青年選民的投票率大幅提升。其中,20至39歲間年輕人的投票率介于75-78%之間,遠高于過去平均60%的水平。他們分析,多數年輕人將票投給了民進黨,這是國民黨在選舉中大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學者們認為,在政治選舉中,互聯網有利于信息的快速傳播,有助于設置議題,渲染激化選民情緒。臺灣青年熱衷于使用網絡,并利用網絡影響選舉,他們正成為影響臺灣選舉的重要風向標,或將繼續影響2016年臺灣大選格局。
青年加互聯網亦影響臺青年參與社會運動。去年,臺灣發生主要由青年學生參與的“反服貿運動”等社會運動。青年學生利用網絡新媒體作為串連的媒介,進行社會運動的宣傳和組織,致使更多青年參與社會運動。學者認為,臺灣青年開始成為較強的政治主體,并逐步成為臺灣政黨與財團之外的“第三種力量”。
兩岸學者普遍認為,網絡新媒體在臺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于臺灣年輕世代而言,它不僅是促使其走上街頭參與社會運動的策源地,更是影響其政治傾向與投票選擇的重要因素。
多位學者亦注意到,臺灣青年廣泛使用互聯網參與政治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信息泛濫,傳播公信力不足,錯誤的觀點可能廣為流傳;在虛擬空間想象現實問題,容易與現實產生巨大誤差;在互聯網上容易形成情緒對立,不利于理性對話;受互聯網影響催生的非理性社會運動可能令社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另外,臺灣一些政黨、團體利用網絡新媒體向青年學生灌輸“深綠”、“臺獨”等主張,散播大陸負面新聞,抹黑兩岸關系等不利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多位學者認為,上述現象值得警惕。(記者 石龍洪)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