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壽榮常與受資助的學生通信 倪欣然 攝
圖為譚壽榮先生。 倪欣然 攝
年已八旬的譚壽榮是一名祖籍安徽廬江縣的臺商,60多年前他離開大陸去臺灣的時候,只有20歲。“那時很想回家,就想找到機會能夠回到安徽的家鄉。”譚壽榮說。如今,他把家“搬回”合肥已有20余年,說話時的臺灣口音也被合肥鄉音所替代。
1960年代,譚壽榮在臺灣成立了自己的出租車公司,11年的時間里開辦了4家公司,由此也賺得了事業的“第一桶金”。7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臺灣帶給譚壽榮創業的動力,他隨即投資房地產行業。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國大陸正處于改革開放大發展的時期,許多臺商在南部沿海地區投資興業,譚壽榮卻選擇回到家鄉安徽,“葉落歸根,只想到安徽來。”譚壽榮說。但40年后,他再次踏上故鄉的土地時,卻深覺“熟悉又陌生”。
“那時安徽的臺商很少,家鄉這么多年也大變樣,我們是人生地不熟”,在經過了幾次嘗試后,1992年,譚壽榮再次回到安徽,并在肥西縣桃花工業園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房地產。事業步入正軌后,他便把重心從臺灣移到了安徽。如今,譚壽榮的投資已涉及到餐飲、物業、汽車、旅游等多個行業。
“錢不能沒有,但是賺的錢要回饋社會。”譚壽榮如是說。
2008年的汶川地震,譚壽榮的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向災區捐款,并從2010年開始,以公司名義開始資助學生。“祖國是要靠孩子來發展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育。”譚壽榮資助的學生來自安徽肥西、肥東、長豐、岳西、六安、舒城、廬江等地區。
如今,記錄在檔的接受資助的孩子有70人,每年慈善支出25萬元人民幣,公司成立了慈善事業部,專做公益事業。
在譚壽榮資助的學生里,最大的已經大學畢業,最小的剛上小學。“我會經常與孩子通信,每學期最少寫兩封信,開學一封,期末一封。”譚壽榮說,每逢暑假,他還會親自帶領慈善事業部的員工們一起前往各地看望被資助的學生。
除了資助貧困學生,譚壽榮還經常組織員工慰問敬老院,作為合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創會會長,他也帶動了更多的臺商投入慈善行動,并親自參與臺商協會的各種公益活動,如慰問老人、給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去衣物、學習用品等物資。
譚壽榮說,未來將加大慈善事業的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隊伍中來,增強慈善的力量,也要創新捐助方式,讓慈善滲透到各個領域。”(倪欣然 路夢)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