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2016年將卸任,在接下來的一年多,他會如何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島內議論紛紛。臺灣知名統派學者、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對馬英九未兌現簽“兩岸和平協議”的競選政見表示失望。
王曉波首先肯定了馬英九上任后的兩岸政策,他表示,陳水扁執政期間,屢屢提出沖撞大陸底線的政策,引發大陸很多鷹派紛紛“喊打”。當時大陸首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說,如果能爭取一年的和平時間,就能爭取一年的建設時間,我們就能充實一份實力,也能增加一份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王曉波稱,馬英九上任后,就是為兩岸爭取了至少8年的和平建設時間。
王曉波認為,馬英九唯一沒有做到的就是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任內也沒有簽署的可能性”,馬英九給出的理由是臺灣內部沒有共識。“和平協議是馬英九2008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的政見”,王曉波回憶說,馬英九2012年尋求連任時,在2011年10月提出的“黃金十年”愿景中也包含“兩岸和平協議”,但加了“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三頂帽子,“當時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達到58%,比他第一次當選時的得票率還高”。但馬英九很快就將這一政見“收了回去”,并說只有通過“公投”才會與大陸簽“兩岸和平協議”,“這等于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王曉波當時很不解。
馬英九為何會轉變,王曉波認為美國的因素很重要。2011年馬英九將和平協議納入愿景后,曾在陳水扁時期擔任過臺“外交部長”的陳唐山當時對媒體透露,2005年美卸任總統克林頓訪臺時曾和陳水扁密談過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克林頓站在美國的角度表示“反對”。克林頓認為,大陸一定會趁簽和平協議的機會,提出很多對臺灣不利的條件。陳唐山當時還提出,若兩岸簽和平協議,美國1979年生效的“與臺灣關系法”將形同空文。
王曉波表示,站在白宮的立場上,兩岸一旦簽署和平協議,臺灣事實上已不需要美國保護,“美國就失去了在東方的一個保護方”,這才是美國真正阻礙臺灣簽“兩岸和平協議”的真正理由。馬英九雖然沒講他收回“兩岸和平協議”的理由,“但我們必須清楚”。
“‘兩岸和平協議’的前提不用講也知道,就是一個中國原則,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王曉波稱,他曾當面對馬英九直言,如果馬英九不簽“兩岸和平協議”,那他就是歷史罪人。▲【環球時報記者 李柏濤】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