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綠對立的臺灣政壇,只要是關鍵的選戰,就不會脫離藍綠對決的命運。
出于這種傳統,臺北市雖然每次都是朝野必爭之地,但藍營憑借明顯的基本盤優勢,絕大部分時間都能笑到最后。此前唯一例外由陳水扁創造,但最大原因也是藍營的分裂參選。2010年郝龍斌競選連任時,曾因花博會負面新聞民調不斷下滑,面對民進黨推出的“強棒”蘇貞昌,選情一度告急,但到了最后時刻,選戰自然回歸藍綠對決局面,藍營支持者危機意識一起,郝龍斌即連任成功。
此次臺北選戰,連勝文面對的是場“非典型選戰”,對手柯文哲標榜“在野大聯盟”,訴求“超越藍綠”,刻意與民進黨保持距離。既然不是傳統的“藍綠對決”,不少藍營選民參與興趣大減?聢F隊又刻意走低調路線、負面文宣路線,盡量控制選舉熱度、降低選民參與感。在綿延數月的民調數據中,不表態、未決定選民都高達二三成,而且以藍營選民為主。
到了選戰最后倒計時階段,連勝文選情依舊落后,藍營近來明顯發力,開始吹響決戰沖鋒號,將這場選舉拉回“藍綠對決”。這段時間,藍營大佬頻繁為連勝文造勢,丁守中也及時站臺,通過塑造黨內大團結,提升支持者參與欲望。另一方面,則努力扯掉柯文哲的中道形象,凸顯其隱藏的綠衣,營造藍營選民的危機感,讓這場選戰敵我分清、藍綠站好,只等最后的沖鋒號啟動有你無我的決戰。(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海峽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