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起源于江蘇昆山,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被譽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來自臺灣的知名漫畫家林政德認為,昆曲集所有戲曲之美于一身,卻無奈發展逐漸式微。他想利用自己的特長,把昆曲元素融入動漫,通過動漫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
林政德20年前憑借原創劇情漫畫《青春戰士》在臺灣一舉成名。2011年底,林政德來到昆山,開啟了與昆曲的緣分。“十幾年前,曾有過把傳統文化做成漫畫故事的念頭,沒想到在十幾年后,我會來到昆山,在昆曲的故鄉陽澄湖畔生活與工作,這次我的夢想要實現了。”林政德說,過去的十多年一直沒有創作,累積了十年的能量,這次正好借傳統藝術爆發出來。
回想當初,林政德把想法告訴親朋時,他們紛紛質疑,動畫里沒有神怪、機器人、超人,憑什么賣錢?林政德卻不這樣認為,“傳統戲曲文化是無價的。大家不是對我沒有信心,對動畫沒有信心,而是對昆曲沒有信心。他們覺得這種傳統戲曲沒有人看,干嗎還要挑這種題材?但對我來說,這恰恰就是亮點。”
說做就做,之后的一年多時間,林政德帶領團隊做出了3D動畫《粉墨寶貝》的三分鐘樣片,當年10月在2012戛納秋季國際動漫節上甫一亮相,就贏得一片喝彩。在12月份的中國動漫協會年度評獎中,還獲得了“2012最具開發價值獎”提名獎。面對成績,林政德說:“粉墨寶貝能得到國家級認可,說明中國動畫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他告訴記者,希望通過昆曲和動漫的跨界,讓更多人了解昆曲藝術。
“昆曲太美了,不管是唱腔、動作、還是服飾,都讓我欲罷不能。”為了做好《粉墨寶貝》,林政德僅案頭準備就耗時8個月。他認為用動漫方式來傳揚昆曲,對弘揚傳統文化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這是昆曲與動漫的首次跨界結合。生、旦、凈、末、丑,每一個造型,都經過了數十次乃至數百次的推翻、修改。特別是昆曲演出中的甩袖、人物身上飄逸的須髯,無法用真人捕捉的方式完成,只能靠全手工繪制。”林政德說。
在林政德工作室,手工絹人、手機外殼、精美書簽、明信片、T恤衫等《粉墨寶貝》的衍生產品被整齊地擺放在陳列柜中。“在《粉墨寶貝》動漫推出后,我們還要把‘粉墨寶貝’衍生品推向世界,把這么多漂亮的‘中國娃娃’變成更多商品,希望通過《粉墨寶貝》的藝術形式,實現動漫與傳統文化的對接和推廣,向世人展示國之精髓、昆曲藝術的魅力。”林政德說。
如今《粉墨寶貝》數百種衍生產品正逐步完善成產業鏈,未來還準備將“粉粉”和“墨墨”打造成獨具文化特色的“中國式芭比”。(記者劉巍巍)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