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回收纖維制造的球衣
今年的世界杯報道,有一個搶眼標題是“更衣室里的臺灣”,說的是巴西、荷蘭、葡萄牙、美國等參賽隊穿的球衣是“臺灣制造”。臺灣是紡織業和制衣的發達地區,為知名品牌加工球衣不算新聞,但這些球衣是由可樂瓶做原料生產出來的,就標志著臺灣的紡織業已邁向環保、科技的新高度。
據臺灣紡織業者介紹,臺灣10多年前已開始采用保特瓶(可樂瓶等)回收纖維技術, 當時一條紗只有24至36根纖維,保特瓶纖維的產品只用于填充材料。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成熟,現在一條紗已能達到144根纖維,這使得用此纖維織成的面料更細致、透氣,染色效果也更好,所生產的球衣已達到世界杯比賽標準。
相對于以石化原料生產紡織品,保特瓶回收纖維符合節能環保的世界潮流,臺灣一些宗教團體一直在推廣此項技術與產品。慈濟就推出“大愛”牌保特瓶纖維的毛毯、圍巾、服裝等,他們還在全臺設置保特瓶回收站,既收集原料又推廣環保觀念。
本屆世界杯為臺灣環保面料做了個大廣告。臺灣紡織業界表示,雖然臺灣的紡織與制衣業已經外移,但高科技含量的環保面料仍然是新的增長點。除了保特瓶外,他們還研究出用竹炭、咖啡渣生產的環保面料,F在,臺灣的保特瓶再生面料技術處于領先地位,全臺灣的回收保特瓶已不能應付生產,需要向外進口。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