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港人愛網購,主因是“快捷省時”,其中以女性、教育程度較高者以及在職青年為主體。特別是從小就接觸網絡的年輕一代,更容易接受電商模式,一次針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45%的受訪香港青少年曾在網上消費,每月平均網購2.75次,平均消費347港元。
有港人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表示,價錢便宜仍然是最大優勢。另外,內地網購也不斷規范,質量越來越有保障。如果買家有購物經驗,能仔細辨別產品描述以及多留意其他買家的意見,網購還是可以實現物美價廉的。內地購物網站,像是淘寶、京東等有越來越多的港人加入,網購的范圍也很寬。衣物、電子配件、文具、寵物用品,甚至是珠寶鉆石,都有港人買入。
相比較而言,香港的網購比例低于內地用戶。這是因為開網店也要倉儲和人工物流,而這兩方面,香港都相對成本昂貴。但是實體店鋪租金高企,也促成了一部分實體店向電商的轉變。近年來,內地購物網站的快速發展,“跨境”淘寶貝就成了更多港人的新時尚。
一邊是內地人在香港的奮力“血拼”,另一邊是港人在內地購物網站上逛店下單,兩地民眾不同形式的“跨境”消費成了不同的風景。無獨有偶,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近日表示,去年臺灣網友海外購物成長5.3%。網友經常海外購物地點以大陸排名第一,成長幅度較前年增加11.9%。
“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臺灣買家通過淘寶購物的訂單平均每天約有7萬個。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陳映竹表示,大陸購物網站推出繁體版本,打造便利、溝通無礙的購物環境,同時帶動消費者持信用卡直接消費的比例增加。另外,消費者追求商品獨特性也是跨境網購主因,預估未來跨境網購熱潮將持續。
跨境網購的發展,支付方式和寄遞是兩個關鍵環節。之前,臺灣用戶在淘寶等網站購物,由于沒有快遞公司提供直接便捷的寄遞渠道,所購物品往往要經歷多次轉寄,才能到達用戶手中,周期長、成本高。去年,兩岸知名快遞企業攜手,合作助推“跨境網購”。
港人在內地網購的物品,通過集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費問題,將網購的物品統一寄到深圳,再由運輸公司將多個包裹重新打包集成一單寄到香港。
港臺的網購熱潮成了輿論關注的社會現象。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年度對賬單顯示,支付寶有一半的現金流因為淘寶而產生,在這張賬單中,列出了十大城市人均支出金額,結果竟有4個臺灣城市赫然上榜。臺灣《商業周刊》據此推斷,3年后,臺灣會有300萬淘寶會員,淘寶網帶來的網購新勢力,已經在改變臺灣的消費習慣、投資機會甚至是工作機會。
進軍香港、臺灣市場,電商也在打通物流、金流環節下足了工夫。目前,臺灣玉山銀行以及第一銀行分別與大陸支付寶、財付通合作,但大陸消費者只能通過網購購買臺灣商品,目前臺灣消費者在淘寶網購買大陸商品只能利用信用卡或開設支付寶賬戶,手續相對繁雜。對此,島內學者指出,電子金融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點方向,長期來看一定要走向跨境金融服務,臺當局應該在此方面有更多的作為。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