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省份,港口歷來是福建的優勢。新形勢下如何提升福建港口競爭力?在此間召開的福建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閩政協委員建言,進一步加強閩臺合作,拓展閩臺港口業務。
“閩臺港口業務的開拓,存在需求與空間。閩臺共同拓展業務范圍,可共創閩臺航運業新優勢。”福建省政協委員辜芳昭13日對記者如是說。
閩臺港口業務合作由來已久。兩地在經歷了試點直航、小三通等模式后,迎來了兩岸海上直航的新階段。2009年,閩臺間滾裝運輸開始運行;2010年,《閩臺口岸通關物流信息平臺合作協議》簽署;2013年,閩臺提出構建海峽郵輪經濟圈,并批準在福建開展臺灣地區船員適任培訓和發證。
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入,尤其在簽署《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兩岸經貿合作機制和海上通航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然而,福建港口目前仍面臨優勢淡化、競爭力減弱、被邊緣化等危險。而臺灣港口也由于經濟成長趨緩、土地勞工成本上揚等因素,以高雄港為代表的臺灣港口國際競爭力急速下降。
辜芳昭認為,閩臺共同構建海峽郵輪經濟圈不失為閩臺港口業務拓展的新方向。“閩臺郵輪旅游發展潛力巨大,但其運營仍受到一定的限制,應進一步努力爭取郵輪惠臺政策在福建率先啟動,促進閩臺郵輪產業對接。”
他表示,可共同申請手續便利政策、建設“境外免簽入境、境外旅客離境退稅、國人離島免稅”旅游島,推動海峽郵輪經濟圈的形成,并逐步輻射東南亞、日韓及大洋洲。
此外,由于廈門港位于長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中間,是國際航線調配艙位的理想港口,因此,拓展閩臺港口業務,應重視拓展廈門港中轉業務,優化其港口費收結構等;同時,也可建設海峽航運服務共享信息平臺,提高閩臺間貨物、人員流通速度。
福建政協委員李智文則提出推進閩臺港口物流合作的建議。她認為,閩臺應建立完善的港口戰略合作的溝通機制,全面整合雙方港口資源,突破雙方港口物流合作的制度障礙,加快港口基礎設施、港口集疏運系統設施的建設,增加對腹地貨源的吸引力。
“提升福建港口競爭力,對推動福建加快發展至關重要,對加強海上通道互通有無,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具有重要意義。”福建政協委員余文森說。(記者 郭熙嬋)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