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教授黃肇松近日在北京表示,“資訊流”正為社會帶來全面的沖擊,華文媒體可共同構建全球華文文化網絡平臺,將華文文化塑造為品牌,積極把握住文化之下的商機。
黃肇松是兩岸新聞交流的先行者,曾任臺灣《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集團總經理、“中央社”董事長等職。近日,他應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邀請,在北京大學作了題為《華文資訊流與中華文化網絡平臺大市場之打造》的講座。
黃肇松說,兩岸新聞交流20多年來,媒體扮演了兩岸溝通者的角色。近年來兩岸新聞交流發展迅速,駐點采訪、聯合采訪、專題采訪等采訪方式多樣。兩岸下一步如何系統化、常態化、合理化新聞交流模式,值得兩岸媒體共同思考。
黃肇松建議建立兩岸新聞共同市場。他說,目前兩岸的經貿、文化等聯系密切,資訊也不可或缺。
對于兩岸媒體普遍關注的互設常駐機構議題,黃肇松表示,“只要兩岸有關部門在現有基礎上再推一步,我看不出有很大的困難。”
黃肇松在講座中還表示,“資訊流”正為當代社會帶來了全面沖擊,兩岸媒體都面臨挑戰。他建議構建全球華文文化網絡平臺,對中華文化進行整理和提煉,豐富中華文化的新元素,并在構建這一文化平臺的同時實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他認為,文化是共同的語言,因此文化應成為各地媒體報道特別是新媒體報道的重點。打造全球華人的網絡平臺有助于提煉出文化在生活中的主題,將新元素加進文化內涵中,將華文文化塑造為品牌,積極把握住文化之下的商機。
當天的講座由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教授主持,副院長陳剛、新聞系主任呂藝,以及數十位研究生參加了交流活動。(記者 陳小愿)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