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與福建連城縣近日邀請閩臺兩地專家,對連城縣三個鄉鎮525畝富硒水稻基地進行測產驗收,有機富硒水稻干谷單產達850.65斤。
閩臺專家建議,科學開發符合食品安全的富硒農產品,增進公眾健康。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明亮使者”、“微量元素的胰島素”、解毒排毒等美譽,食用天然富硒農產品可預防多種疾病。
“連城高度重視富硒農產品的產業開發,今年依托福建省農科院測土試驗等技術支持,1000畝耕地推廣種植富硒農作物,明年將與美地公司合作開發龍巖富硒花生。”連城縣長林英健說。
中國營養學會對中國13個省市調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攝入量為26-32微克,離最低限度50微克相距甚遠。開發經濟方便、適合長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勢在必行。
然而,中國地礦研究院與中國農科院對1094個縣市約占中國一半的土壤進行調查,測定樣品硒含量的結果顯示,近72%的國土處于缺硒地帶,近9億人生活在貧硒或缺硒地區,僅陜西、湖北、四川、貴州、江西、福建等分布少量富硒帶。
2002年,福建省地質調查院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經過十年努力,開展富硒地區1:25萬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查明福建富硒土地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2013年啟動福建省富硒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專家預計,若整裝開發,每年可助農增收50多億元人民幣。
“經過兩年試驗測定,不同農作物、不同生育期、作物不同部位、表層土壤深淺的硒含量與有害重金屬含量,初步確認,作物富集有機硒與有害重金屬,隨土壤養分輸送距離而衰減;鱗莖和球莖類作物的硒含量,比帶殼類、帶皮類的作物更高;耕作表層的硒含量,隨著深層土壤翻犁上來而增加。”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陳敏健研究員說。
臺灣大洋學教授王明光建議,要冷靜理性看待富硒產品開發熱潮,富硒地區適宜開發富硒的谷物、水果、茶葉等,不適宜開發富硒蒜頭、洋蔥等鱗莖球莖類作物。只有科學開發符合食品安全的富硒農產品,才能增進公眾健康,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黃獻光 孫賢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