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上,近千家參展臺灣企業帶來的各種文創產品令眾多參會企業和觀展民眾流連忘返。
“其實也不是特別高科技的產品,但讓人看上去美麗,用起來舒服”,正在觀展的廈門市民李明義先生如是向中新社記者表達自己的感受。
臺灣文創產業起步的重要推手,前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陳郁秀則在今屆文博會上總結說,臺灣文創產品追求的是精致、細膩的“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文博會走紅
在今屆文博會上,往屆很受民眾歡迎的臺灣生活美學館繼續保留,展館負責人胡錦玲說,這些展品有十種曾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豐富多樣的展品所展現出來的創意,“多半源自個人實踐生活追求,體現生命價值成果,交織出日常生活的豐富質感”。
記者看到,其中一種折疊式自行車頗受觀展者矚目,不少人直接詢問價格。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這款自行車展開和折起都用不到一分鐘,折起后寬度只有一張A4紙大小,特別輕便易攜。胡錦玲說,對旅行者而言,隨身帶上這樣一部自行車,“到了旅游目的地展開來,可以騎著去購物,可以騎著去大街小巷發掘美食”,“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
臺灣著名陶瓷大師,水里蛇窯傳人林國隆也來到今屆文博會上現場表演窯器制作。他用靈巧的雙手,很快就將陶土制成一把茶壺。在林國隆指點下,記者看到燒制好的樣品形色古樸,猶如一塊石頭,上面還蹲著一只螃蟹。林國隆說,這不但讓使用者可以感覺和諧的自然風貌,也用蟹的諧音蘊含著奉茶者“謝謝”的感恩之意。
生活美學植根傳統文化
正如林國隆用蟹來代表謝謝,記者也看到,很多臺灣文創創意都來自于中華傳統文化意象所提供的養分。
臺灣知名瓷器企業法藍瓷在文博會上新推出了2014馬年生肖新品。工作人員指著一件頗為生動的“馬上高升”瓷器告訴記者,瓷器主體是猴騎坐馬背,寓意“馬上封侯”,同時猴子在十二生肖地支代表“申”,是為“馬上升”。此外,在名為“富貴臨門”的瓷瓶上,則借鑒中國古代門扉上“輔首銜環”的意象——威武的獅首銜著一個門環,傳遞“富貴臨門之態”。
福建陶瓷協會副會長,陶瓷工藝大師孫建興則對記者表示,他和林國隆先生相交二十多年,臺灣瓷器的文化創意創新理念固然可以為大陸業者借鑒,但如福建建陽“建瓷”等所代表的優秀傳統工藝,則有自己獨到的優勢,也可以為臺灣同行提供養分。
兩岸攜手向“高端大氣”發展
臺灣文創小而美的特質為人稱道,但本屆文博會上,多位兩岸業界人士也指出,兩岸文創產業依然需要優勢互補,攜手向高端市場進軍。
“兩岸以現有實力在國際分工中一定不在曲線最上端”,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副局長于紅在文博會將“微笑曲線”理論引入文創領域。她說,“所以兩岸要攜手”。
于紅表示,兩岸文創業可以通過兩岸協商模式,把兩岸合作納入制度化渠道,從有利于保護知識產權,有利兩岸產業分工,避免同質競爭中探討發展文化產業,“在外國文化競爭下,樹立中華文化的地標”。
法藍瓷總裁、亞太文化創意協會理事長陳立恒也說,兩岸的文化產品在國際文化市場處于“文化折扣”,所占的市場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幾”,未能充分發揮潛力,兩岸需要對接攜手,共同走向世界。
他介紹說,法藍瓷目前經過多年深耕大陸市場,已經開始在作品開發上從生活瓷器向藝術收藏方向拓展,向北美高端百貨和印尼、新馬市場邁進,希望打造“中國瓷器的精品地位”。
即將在今年南京紫金山峰會出任文創組召集人的陳立恒說,在峰會上將向兩岸業界提倡的一個理念是“企業的文創化”,他說,兩岸要攜手打造國際品牌,首先要讓自己的產品有內涵,“有內涵才能打動人”。(完)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