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 王建民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由“司法關說案”引爆的政爭仍在延燒,并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也對未來臺灣政治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最令人意外的結果是,丑聞本身沒多少人關注,涉案當事人沒事,反成“英雄”,王金平繼續當“立法院長”,民進黨的柯建銘在“立法院”質詢監察總長黃世銘“你死定了”,而堅持大是大非的馬英九反成為“罪人”,黨內有人“怨馬”,在野黨要“罷免馬”、“彈劾馬”,社會團體到處“嗆馬”,媒體猛烈“批馬”,似乎馬英九成為人民公敵,人人攻之。臺灣這種現狀令人困惑,可謂“另一臺灣奇跡”。
將一切問題歸咎馬有失公允
難道馬英九處理涉“司法關說”的王金平有錯?難道今天政爭的紛紛擾擾,一切都是馬的錯?似乎沒有馬的臺灣會更好?實在讓人看不懂,無法理解今日臺灣社會之心態。
任何一個領導人執政,多少都會受到個性、用人風格、政治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一定有功有過,不能說全是功或全是過。但在今日之臺灣,似乎馬英九執政只有過,完全沒有政績,其中顯然有偏見。
馬英九上臺后,銳意改革,大力改善兩岸關系,為誰辛苦為誰忙?難道是為了他自己?馬英九已是臺灣最高領導人,有權有地位不缺錢,顯然馬努力改革、克勤克儉,絕不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家人,一切是為臺灣“打拼”,為人民謀福利。至于改革的成效則是另一回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且有些改革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不是馬一人所能決定。
就過去五年多的執政而言,馬英九真是“無能”嗎?做的真有那么差嗎?真的不如阿扁嗎?不可否認,馬英九執政有諸多不足之處,如用人圈子太小,過度“不沾鍋”;在處理諸多事務中不夠細致與嚴謹,尤其是在處理“司法關說”問題上有諸多疏忽。但這些是枝節性的小問題,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馬上臺執政以來,政績也是顯著的,尤其是在推動兩岸關系與拓展臺灣國際空間方面取得重大成績。兩岸關系從對抗、緊張轉為和平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日益廣泛,簽署包括ECFA在內的多個協議,尤其是實現“大三通”,兩岸人民往來更加省時省錢與便捷。同時,馬當政后,臺灣在拓展國際空間問題上取得不少進展,以中華臺北名義與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日前又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馬英九的執政成果,怎能被少數人的“嗆馬”一筆勾銷?
臺灣民眾最抱怨的當然是民生問題,如經濟不景氣、工資增長停滯、貧富差距擴大、物價上漲等。然而,這些問題不完全是馬英九執政造成的,而是新世紀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是內外大環境等多種因素造成的,況且馬上臺后先后遭遇債務危機與金融危機,臺灣能較順利度過,也屬不易,較歐洲不少國家好許多。此外,臺灣今天的發展困境,也與政治惡斗、無所不在的環保運動等有密切關系。部分民眾不自我檢討,不冷靜分析,而將一切問題歸于馬英九,這恐怕有失公允。以為“嗆馬”就能解決問題,太天真了。即使換了馬英九,這些經濟問題應該也改變不了。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