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1日在上海開幕。(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1日上海消息 由海峽兩岸14家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共同發起舉辦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今天在上海開幕。本屆論壇以“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為主題,共邀請120多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為期兩天的討論中,持“紅”、“藍”、“綠”觀點的兩岸智庫、學者將圍繞兩岸關系中的政治、軍事、涉外事務等問題探討解決之道,以期為日后兩岸開啟政治商談積累共識、預做準備。
上午的開幕式及主題演講環節中,兩岸智庫圍繞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各抒胸臆。各發言嘉賓的論述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將原本內容艱深政治議題詮釋得生動、傳神,為全新啟航的兩岸民間的政治對話平添了一絲趣味與生機。
納多元意見展現大陸政治胸襟
“在臺灣有時你會覺得很累。很多臺灣的政治類call in(熱線)節目中,大家各說各話。為此,我曾經建議,兩岸應將臺灣的call in節目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基本上沒有任何競爭者。”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臺灣方面主持人,臺灣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風趣的談吐引來現場輕松的笑聲。他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圍。但另一方面,圍繞兩岸關系的政治議題在島內仍有較大爭議。
魏艾指出,首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舉辦,并邀請島內持各種不同觀點的意見領袖前來討論,充分展現出大陸方面在兩岸問題上的政治胸襟與前瞻性。
妙論“兩岸一家人”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五虎上將沒有一個是四川人,連諸葛亮也是山東人。”臺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董事、臺灣大學前任校長孫震由此指出,縱觀臺灣發展,若從中選五位重要人物,作為臺灣早期經濟發展的“五虎上將”,恐怕也難覓本土人士。“尹仲容先生是湖南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嚴家淦先生是蘇州人,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李國鼎先生是南京人,現在的東南大學跟南京大學畢業。孫運璿先生是山東蓬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俞國華先生寧波人,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孫震指出,五位臺灣經濟的“建筑師”沒有一位是本土人士,但這些1949年遷臺的人沒有一個把臺灣看作另外的國家。而是懷著赤子之心,在臺灣繼續奮斗。1949年以后的30年間,正是這少數的大陸人和多數的本土人士一起創造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奇跡。
兩岸安全互信需在世界潮流大背景下進行評估
對于備受關注的兩岸安全互信問題,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在主題演講中指出,認識、解決兩岸安全難題必須順應世界潮流。雖然近60年來,世界、亞泰及臺海的局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個別臺灣人士仍主張,臺灣的安全需依靠美日同盟進行保障。完全忽略了世界發展的潮流趨勢及國際實力的悄然轉移。她指出,在探究兩岸關系和臺灣問題時,如果不放在國際趨勢大背景下加以考慮,可能會失去方向。
俞新天介紹,中美雙方目前已建立90多個對話合作機制,且還在不斷遞增。這些合作機制已涵蓋各個領域及各個地區。這種新型大國關系除不沖突不對抗外,包含很多內容。她呼吁,兩岸在考慮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將其放在世界潮流大背景下進行思考。以清楚看到兩岸間和平架構的建立,以及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重要性。這不但對臺海安全有保障,對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也將做出更大貢獻。(中國臺灣網記者 王思羽)
[ 責任編輯:王思羽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思羽
原稿件來源: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