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于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的臺灣醫生陳柏叡夫婦。
香港友利投資置業集團黃國鎮董事長
對于兩岸四地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初闖“職場江湖”,都需要面對壓力,盡管程度有所不同。而他們的選擇是“突圍”還是“逃避”,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壓力因人因地而異
談到求職過程中的壓力,來自澳門的sophia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首先應該是同齡人的競爭問題,“身邊有太多很強很優秀的人”;此外,雖已具備相應工作經驗,也擁有不錯的學位,但一些雇主的高要求也會讓求職者因為外在壓力而出現紕漏。
“壓力來源于想盡善盡美,但又不想無時不刻不在工作”,現在就職于香港某媒體的黃蔚認為,求職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在公和私之間把握好平衡”。
在她看來,或許是因為香港的低失業率,在香港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并不會遭遇太大的就業壓力,“而且香港人跳槽很快,待在同一家公司兩年就是稀有動物了,所以大部分都是找了一家公司之后騎驢找馬換新東家。”
黃蔚認為,騎驢找馬在香港再正常不過了,很多人并不一定要在一個行業發展,試試別的工作,發展一下自己的潛能,也未嘗不可。
畢業于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小津談及求職壓力問題,則“覺得可能會是需求不對稱”。在她看來,如果工作單位的期許在個人身上得不到響應,或是個人的工作期待在工作單位得不到落實,雙方牛頭不對馬嘴,需求錯位,就會給個人的成長帶來無形的壓力。
對于剛剛進入教師行業的Eva而言,最大的壓力應該就是工作經驗的不足。“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班級管理方面,都有些無所適從。”
Eva又提到,剛剛進入職場的另一個壓力,“就是和同事之間的人際交往”。在她看來,雖然學校的氛圍比較單純,但教師之間也有競爭,也有利益沖突,“怎樣協調這關系,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壓力”。
談到人際關系,就職于北京某外資律師事務所的林敏睿說,剛剛進入一個領域,社會新鮮人要讓自己處于一種學習的狀態。在他們看來,對于身邊的老員工來說,社會新鮮人就是一種“負累”,就是四處“搗亂”。
他舉例說,比如第一天到辦公室,不懂得如何使用打印機,像這樣的很多很多小事情都是要請教老員工的,這無異于給他們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干擾”。
所以社會新鮮人要明白,剛剛進入職場會在很多時候成為別人的“負擔”,這就需要時時刻刻釋放善意,主動、積極的讓別人去認識、了解,讓別人知道“你是一個愿意學習、愿意溝通的人,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慢慢接受你。”
對“最難就業季”的理性認知
與壓力相對應的是,今年內地“最難就業季”一詞被時不時提及,但兩岸四地的受訪青年有著自己的理性認知。
剛剛進入香港媒體圈子的內地女孩linda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因為身邊的人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對于“最難就業季”這樣的說法不是很了解。
“如果說困難,可能大部分人還是學識或者準備不大充分吧”,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的北京女孩Maxine認為,如果之前多實習,在圈子里建立了一些聯系,并且多多交流, 在就業的過程中就不會遇到太多的挫折,那個時候就不是“你去找機會,而變成機會來找你了。”
對于Maxine的觀點,黃蔚抱持類似的態度。在她看來,“最難就業季”完全是媒體創造出來的。“有實力之人什么時候都能找到工作,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沒有認真思考、規劃自己前景并因此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的人。”
剛剛進入北京某知名雜志社的小津就比較贊同黃蔚的觀點,她告訴中新網記者,如果從微觀來說,比如分行業來看,有些行業還是需求空間很大的,關鍵還是擇業觀在作祟。
在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工作的臺灣醫生陳柏叡也直率地說,“‘最難就業季’這種說法不太準確,不能這么說。”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在北京,前幾年本科生就可以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還是在三甲醫院,但是現在要求的條件比較多了,例如要博士生、要男生,女的博士生都不一定好找到工作,可以說這是整個社會一個逐步水漲船高的過程。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
原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