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托兒所、子弟學校以及職工醫院等,在彼時經濟尚被計劃的年代,這種社會資源平均分配的產物,曾經改變了許多職工及其家屬的人生軌跡。如今,“招工難”、“用工荒”等頻頻見諸媒體的詞語,讓一些企業再次面對資源在生產和保障兩頭如何調配的局面。臺企榮樹實業在“招工難”倒逼下的企業文化自覺行為,或許提升的將不僅僅是用工環境。
當1700多臺高速織帶機、格子機、絨帶機開足馬力,上線生產來自歐美的禮盒包裝訂單時,企業生產管理部員工鄭麗華7歲的女兒,正在“安親幫”的海洋地、滑滑梯、蹦蹦床上快樂玩耍。
“孩子放學后在‘安親幫’里學習古詩、剪紙和畫畫,我們上班工作就沒了后顧之憂。” 2010年隨丈夫來到長泰縣臺資企業榮樹實業的鄭麗華,說起即將出生的第二個寶寶時仍是一臉輕松,“公司有3個月的產假、生育保險,孩子長大后還有‘安親幫’呢……”
“安親幫”是榮樹實業針對不少外地籍員工子女放學后無人照顧的現狀,投入3萬元啟動資金開設,由公司提供場所、師資和設備,免費照看員工幼小子女的場所。費盡心力創辦如此服務員工生活的設施,在榮樹實業還有很多。
創辦于2000年的榮樹實業是一家生產各種高檔織帶品,產品全部出口到歐美和東南亞等地的企業。800余名員工中外地籍員工占了差不多一半。2008年前后,隨著“用工荒”在大陸許多企業中出現,榮樹實業也曾有過員工流失、產能下滑的經歷。這樣的情形被企業生產部經理、彰化籍臺干梁政杰形容為發展中的“陣痛”:“這對我們既是壓力,更是動力,逼著我們必須以‘人本’的理念,對企業管理各方面實施轉型升級。”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