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十七大以來的對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推動兩岸關系從高度危險的關頭轉向和平發展,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進入鞏固和深化的新階段。在對臺工作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報告充分肯定了這5年來對臺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在總結5年來對臺工作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這一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既保持了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又富于與時俱進的精神品格,指引我們堅持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我們務必要切實貫徹黨的十八大的決策部署,取得對臺工作新的更大進展。
一、黨的十七大以來對臺工作開創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后,臺海形勢正處于高危期,陳水扁當局力圖通過所謂“憲政改造”、“臺灣加入聯合國公民投票”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到了最猖狂的時候,“入聯公投”將在2008年3月與臺灣當局領導人選舉一并舉辦。我們絕不允許這一嚴重的“臺獨”分裂圖謀得逞,對之進行了堅決斗爭,最終取得了這場較量的決定性勝利。2008年3月,所謂“憲改”徹底破產,“入聯公投”也歸于失敗。同時,民進黨在臺灣當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國民黨贏得了這場選舉。民進黨下臺,喪失了運用政權的力量推動“臺獨”活動、制造“臺獨”重大事變的條件;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國共兩黨有了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條件。這是臺灣局勢的積極變化,也是兩岸關系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緊張動蕩走向和平發展的轉折點。反“臺獨”斗爭的重大勝利,維護了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推動臺海形勢總體上趨向穩定,兩岸關系發展出現難得的歷史機遇。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總攬全局,從戰略高度作出了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的決策和部署。對臺工作抓住機遇,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開辟前進的道路。2008年12月31日,中央隆重舉行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胡錦濤同志在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這一講話把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指明了在新形勢下推進兩岸關系的方向,是對臺工作又一份綱領性文獻。這一講話全面總結了30年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發展、推進兩岸關系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對臺工作的基本經驗,在此基礎上,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論斷;并且從增進政治互信、推進經濟合作、加強文化交流、擴大人民往來、協商涉外事務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等6個方面,提出了政策主張,擘畫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藍圖,科學回答了為什么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怎樣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及其政策主張,是30年來對臺工作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結晶,全面把握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深刻揭示了兩岸關系發展規律和前進道路,貫穿了實現和平統一的戰略考慮和務實思路,包含了一系列新觀念、新政策、新主張,繼承、豐富和發展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形成了系統的對臺工作政策體系,是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指導方針。4年來,對臺工作堅持中央大政方針,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張,推動兩岸關系重大轉折,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豐碩成果,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和平發展新局面,總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
第一,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確保兩岸關系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國共兩黨、兩岸雙方信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在此基礎上建立互信、良性互動,為兩岸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營造了必要環境,為兩岸關系保持正確方向和發展勢頭提供了最基本保障。
第二,兩岸協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恢復了1998年以后中斷10年之久的商談,迄今簽署了18項協議,達成多項共識,解決了諸多事關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對協議范圍內的兩岸人民交往、經濟合作、權益保障作出了制度化安排。
第三,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兩岸開通空運定期直通航班、海運直接通航、全面直接通郵,大陸企業開始向臺灣投資,圓了兩岸同胞為之努力30年之久的夙愿,大大方便了人民往來,促進了貿易投資的發展。
第四,簽署實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ECFA推動了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的進程,明確了兩岸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構建了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的平臺,將兩岸經濟合作推向了新階段。隨著ECFA早期收獲計劃全面實施和后續商談持續推進,兩岸經濟聯系愈趨密切。
第五,形成兩岸全方位交往格局。推動兩岸社會各界和基層民眾大交流,形成空前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參與廣泛的態勢。大陸居民2008年7月開始赴臺旅游,產生廣泛的積極效果。兩岸人民往來規模迅猛擴大,2011年達到710萬人次。
第六,兩岸在涉外領域的內耗大幅減少。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穩妥解決了一系列國際涉臺問題,包括中華臺北衛生署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對改善兩岸關系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
4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得到兩岸同胞大力支持,也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這4年是對臺工作十分寶貴的4年,我們成功實踐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成功開辟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并且在鞏固兩岸關系共同政治基礎、實行“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方針、實施“先易后難、先經后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協調各地各部門各社會團體積極做對臺工作、最廣泛團結臺灣同胞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益經驗。這4年也是兩岸關系進展最顯著、交流合作成果最豐碩的4年,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系達到60多年來最密切的水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理念深入臺灣社會,激進“臺獨”主張進一步喪失市場。2012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兩項選舉結果表明,兩岸關系改善發展的正面影響明顯增強,大多數臺灣民眾認識到“九二共識”對于兩岸關系的重要性,希望兩岸關系繼續發展而不停滯倒退甚至緊張動蕩。實踐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行之有效,對推進兩岸關系產生了重大作用。事實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愿望,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符合時代發展進步潮流,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二、全面理解黨的十八大關于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這一指導思想體現了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包含著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基本判斷和戰略決策、新形勢下推進對臺工作的主要目標。
中央強調要堅定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的信心。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維護統一的價值觀念,根植了中國必須統一的強烈意識。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堅強意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進步,奠定了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決定了兩岸關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兩岸關系歷經風雨洗禮,開辟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必將強有力地推動和平統一的進程。
中央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平統一的方向和目標,全面辯證地把握和平統一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在聯系。和平統一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開創性偉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開辟前進道路。從鄧小平同志親自作出和平統一的戰略決策、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到江澤民同志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到胡錦濤同志提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深化對和平統一規律的認識,從而作出一個重要判斷——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是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重要途徑是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強大動力是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必要條件是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利于兩岸同胞擴大共同利益、增強精神紐帶、融洽彼此感情,有利于兩岸雙方建立互信、良性互動、積累共識、解決爭議,有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于遏制“臺獨”活動、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終有利于和平統一。因此,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堅定地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盡最大努力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中央強調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總體看機遇大于挑戰。我們要充分看到,對臺工作在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形成了成熟的思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擁有較以往更充沛的工作資源,有能力、有條件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推進兩岸關系還面臨著種種阻礙和困難,主要是受到“臺獨”勢力的阻撓,受到長期延續的固有矛盾的制約,受到某些外部勢力的牽制,以及這些因素對臺灣社會產生的影響。在上述形勢下,我們要牢牢把握持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緊緊抓住廣泛團結廣大臺灣同胞的主線,維護既有的寶貴成果,保持正確方向和前進勢頭,增強政治互信,促進交流合作,擴大人民往來,推進對話協商,取得各方面新的成就,加強各領域制度化建設,從而夯實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三、切實貫徹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提出了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等四項基本要求,指明了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四大要件和重點。
第一,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核心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一個中國原則建立在顛撲不破的事實和法理基礎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大陸和臺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長期以來,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為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遏制“臺獨”分裂圖謀、確保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和正確方向發揮了關鍵作用。由于兩岸基本政治分歧尚未解決,雙方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認知仍有所不同,但是在對待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最基本認識上一直有著共同點和連結點,這就是雙方都認為臺灣和大陸沒有分裂為兩個國家、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這就可以求同存異,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認知之異,由此共同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握兩岸雙方關于一個中國主張的共同點和連結點,進一步爭取雙方共同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增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雙方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中國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這一客觀事實,就確立了一個中國框架。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以利于增強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動,進一步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臺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民進黨應該徹底放棄“臺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我們將作出正面回應。
第二,要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拓寬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進道路。深化經濟合作,厚植互利雙贏的共同利益,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后續協商和有關合作,夯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經濟基礎。擴大文化交流,增強一脈相承的民族認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筑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密切人民往來,融洽親如一家的同胞感情,發展兩岸社會各界尤其是基層民眾大交流,強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社會基礎。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各個領域的制度建設,繼續解決兩岸民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兩岸交往的機制化。著眼于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必須為逐步解決癥結性問題創造條件。我們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的瓶頸;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利緩和臺海局勢、降低軍事安全顧慮;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一起承擔避免國家分裂的義務和責任,一起規劃兩岸關系進程,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前景。
第三,要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匯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團結兩岸同胞攜手發展兩岸關系、并肩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對臺工作最基本的命題和任務。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理應相互關愛信賴,共同推進兩岸關系,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我們要把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貫徹到各項對臺工作中去,本著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滿腔熱忱關心臺灣同胞,切實保護臺灣同胞權益,積極采取對臺惠民措施,讓臺灣同胞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團結臺灣同胞維護好、建設好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重要貢獻。
第四,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穩定環境。近些年來,“臺獨”勢力數度受到沉重打擊,4年前臺灣選舉結果證明了激進“臺獨”路線的失敗,2012年選舉結果證明靠包裝“臺獨”立場以求東山再起同樣失敗了。但是,“臺獨”勢力沒有拋棄幻想,仍在阻撓兩岸關系發展。我們必須繼續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活動。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并且對徹底粉碎“臺獨”圖謀充滿必勝的信心。“臺獨”分裂行徑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違背了兩岸關系發展的趨勢,必然走向徹底失敗。
實現臺灣和大陸的統一,是我們黨必須完成的歷史使命,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全體中華兒女攜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 責任編輯:楊云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