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商定合編中華語文詞典以促進兩岸交流,消除語言文字障礙。這一舉措受到兩岸同胞的歡迎和各方面的支持。從2010年正式啟動到2012年初,僅用兩年時間就編成280萬字的《兩岸常用詞典》并先后上網和出版發行。這在詞典編纂史上也是很少見的情況。
回想兩岸人為隔絕的年代,筆者也曾參與主持過合作編寫兩岸詞典的工作。當時人力物力十分困難,往來交流也極為不便,所以編纂的時間特別長,從1995年開始到2003年,才出版了一本《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當時社會和媒體也沒有什么反響。那時臺灣是陳水扁當政的年代,前后對比,深感10年光景,兩次兩岸合編詞典情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可謂冰火兩重天。
當年也由兩岸民間學者各自成立一個編寫組,除了開始開過一次會外,就全靠郵寄和電話聯系,既不方便又費時費力,以致難于溝通交流,相互審讀拖延時日。由于雙方缺乏共同研討,又互不熟悉對方的語境和語言情況,自然難免出現差錯和缺漏。
現在兩岸“三通”,來往方便快捷,一年內不僅多次互訪會商,平時電子郵件、可視電話頻繁交流,把兩岸編寫組聯在一起,工作效率和質量遠遠高于過去。“三通”前到臺灣要兩三天,頭天到深圳,第二天早早過關到臺灣駐港機構辦理赴臺手續,如果手續辦不完就得第二天去臺灣了。現在我們上午9時從北京起飛,中午就到臺北,同臺灣同仁們一起共進午餐了。雙方稿子通過網絡傳輸,及時得到處理,不同意見隨時交流,還可用視頻電話在屏幕上相互討論,所以才有那樣高的速度編成《兩岸常用詞典》。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