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謝長廷夫婦首次返回祖籍地福建漳州市東山縣銅缽村,謝長廷說,看到這么多鄉親,有種奇妙的感覺。在謝氏宗祠內,他還幾度拭淚。
民進黨重量級人物、位列“四大天王”的謝長廷在北京發出了與“臺獨”主張迥然有別的聲音,是否意味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終于要突破禁區而向國民黨看齊?這是臺灣媒體以及藍綠政黨近幾天討論最為激烈的話題。
10月4日起,謝長廷在大陸進行了5天4夜的“開展之旅”。民共兩黨之間目前沒有黨際交流,所以謝長廷此次來訪的身份是“臺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由頭則是參加北京的“國際調酒師比賽”。不過,他不但去了福建老家祭祖,在北京吃到了烤鴨,還先后見了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和國務委員戴秉國。
想尋“九二共識”替代品
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座談以及與王毅會面時,謝長廷均重提了他此前曾在民進黨內多次提及的“憲法一中”主張,只是字面表述被改成了“憲法各表”,有意避開了最為敏感的“一中”二字。
“憲法一中”在民進黨內曾遭猛烈炮火,但謝長廷視之為民進黨走出兩岸困境的不二法門。連民進黨如今都不得不承認,之所以會輸掉2012年“大選”,主要是因為臺灣民眾害怕民進黨執政會讓臺海重陷動蕩。
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沒辦法與共產黨對話。而承認“九二共識”,就是承認“一個中國”,這意味著與“臺獨”黨綱分道揚鑣,甚至與深綠基本盤一刀兩段,無論是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是現任主席蘇貞昌,都未能跨出這一步。
謝長廷給出了一個折衷方案。知情人士透露,謝長廷在北京與王毅會面時說,民進黨雖認同有“九二會談精神”,但從來都不承認“九二共識”。“憲法各表”就是他提出的替代方案,即大陸依自己的憲法表達,臺灣也依自己的“憲法”表達。
臺方的“憲法”規定,大陸與臺灣同屬于“中華民國”,從這一點講,謝長廷的主張已經拋開了“臺獨”。但“憲法”與主權直接相關,因而王毅給出的答復是并不意外的“不能接受這樣的看法”,隨后,他向謝長廷詳細介紹了“九二共識”的形成過程。
表面看,大陸方面沒有認可謝長廷,但王毅、陳云林、戴秉國的會面其實已經充分顯示了大陸對民進黨的重視程度,以及對于民進黨要角拋離“臺獨”的肯定姿態。
蘇貞昌會不會跟著走?
有海外媒體評論,謝長廷此行,戳破了“臺獨”壁壘。在臺灣,謝長廷的大陸行受到了六成以上民眾的肯定,認為有利于兩岸和平。但謝長廷此行被定調為“私人行程”,民進黨是否會借此機會調整路線仍是未知數。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8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岸的互動是必要的,但“民進黨的一貫立場沒有變”。他強調,謝長廷“見到誰,講了什么話,都是私人選擇”,并沒有外界所揣測的民共平臺問題。耐人尋味的是,就在謝長廷到達廈門的5日,蘇貞昌選擇走訪了距離廈門僅數公里之遠的金門,并隔岸喊出“放下拳頭,兩岸才能真正握手”。
蘇貞昌會不會跟著謝長廷走,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身為黨主席,蘇貞昌在兩岸路線上的抉擇事關民進黨興衰,要做出改變,不僅需要極大的魄力,更需洞悉時局的精準判斷。
部分綠營人士認為蘇貞昌默許謝長廷登陸,用意就是投石問路。用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的話形容,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對謝長廷采取了“最開明”的態度。而“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說,蘇本也支持謝,只是因身為黨主席而不便直說,所以深感落寞。
蘇謝是老對手,素有心結,不過政治上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蘇貞昌認定謝長廷會幫到他2016年的“大選”,則未始不會啟動改革步伐。但考慮到民進黨內的反彈力量、黨主席的威望等因素,立竿見影的“謝規蘇隨”顯然不現實。輿論認為,謝長廷回臺后將揭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壓力鍋,蘇謝都將面臨巨大的考驗。
國民黨態度有褒有貶
謝長廷行前,包括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在內的多位民進黨高層對此行給予肯定,表示認同民進黨與大陸加強交流的趨勢。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撰文高度贊揚,謝長廷的一小步,將逐漸擴大為民進黨的一大步,臺灣將刮起新的兩岸政策突破旋風。
不過,謝長廷在北京的言論被報道后,“獨”派隨即給予強烈批評。被稱為“臺獨”理論大師的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8日在網上批評說,謝長廷的“憲法各表”精義就是“一中”,“民進黨無法茍同”;“獨派”大老、臺灣前“考試院長”姚嘉文更指出,民進黨在“正常國家決議文”中已揭示主張“制憲”的立場,謝長廷卻拿出“中華民國憲法”來談,違背民進黨的立場。
國民黨也有兩種評論聲音。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8日肯定,謝長廷訪大陸,比民進黨過去主張“臺獨”有很大不同。國民黨發言人殷瑋和臺北市長郝龍斌則批評,謝長廷的提法根本是自相矛盾,因為如果本來沒有“九二共識”,又如何以“憲法各表”替代?
大陸臺灣問題專家曾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老二國民黨以老三民進黨要分家為由,要求老大共產黨“讓利”和支持。而今,老三露出了與老二同步調的跡象,這意味著,無論面對大陸還是面對臺灣民眾,國民黨的最大優勢都可能動搖。因而,對國民黨來說,謝長廷的大陸之行也是一場考驗。長遠來說,如果民進黨因為謝長廷而變,國民黨的一些兩岸政策,也將不得不進一步向縱深演進。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