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盟中央、全國臺聯9日在北京聯合舉辦“紀念張我軍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出席。與會代表和在京臺胞回顧了張我軍的創作歷程,高度評價了這位臺灣新文學運動開拓者、奠基者的成就。
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黃志賢在座談會上表示,張我軍先生是臺灣現代文學史的里程碑式人物。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在“五四”精神召喚下,處于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知識分子緊跟祖國新文化運動的步伐,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臺灣新文學運動。張我軍等人正是走在這一運動前列的最杰出代表。今天我們紀念和緬懷張我軍先生,就是要學習以老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愛國文化先驅捍衛中華文化的高尚品格,進一步加強兩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在海峽兩岸凝聚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張我軍長子、臺盟中央委員何標說,父親在30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出版著作和譯作30本(60冊),主編過五種刊物,合計出版55期;已收集到刊載于各報刊他的文章和譯文205篇。張我軍抨擊舊文學的八股文、五言七言詩、擊缽吟詩,主要是促使臺灣文學能跟上祖國文學主流的發展變化,但他并不排斥舊體詩。同時,他是位既有中國情結,又有鄉土情結的臺灣人。張我軍在日本統治下,公然主張“臺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支流”,曾被評為“代表臺灣作家不畏強權的道德良心”。
座談會上展示了《張我軍全集》最新增訂版。這部由何標主編、臺海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收集了張我軍譯作之外的作品,包括臺灣新文學論述、評論、文學創作和書信等。臺海出版社社長馬鐵、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趙遐秋等專家學者還從不同側面回顧了張我軍在不同時期對傳承民族文化、抵抗外來侵略作出的貢獻。
張我軍,1902年出生于臺灣臺北板橋,臺灣作家、文藝理論家。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等。1925年新詩集《亂都之戀》在臺灣出版,是臺灣第一部新詩集。1926年始陸續發表小說《買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誘惑》等。張我軍作品不僅開創了臺灣新詩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也拓寬了早期臺灣小說創作視野與領域。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