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親八歲時離開福州,輾轉來到臺灣,三坊七巷里的家族記憶,過了八十年后依然清晰。站在臺北仁愛路三段騎樓外的沈呂遂,身旁掛著福州官府菜的招牌,下面有菜單,還有億載金城、近代船政的圖文介紹。這個福州話已經不大靈光的沈葆楨六世孫,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宮巷26號沈家的故事。
沈呂遂的父親曾在臺灣“中央銀行”任職,堪稱島內筆墨流傳最廣的書法界人士,因為新臺幣上“中華民國”四個字為其所題寫。而沈呂遂自己則曾在兩岸影視文化界浸淫多年,和導演姜文一起合開過影視公司,也做過熱播電視劇《喬家大院》的制片。
世家門第遺留的痕跡還體現在:沈呂遂從小就一邊聽著父親說起沈葆楨書房夜識齋的往事,一邊埋頭苦練書法字帖;行為舉止、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嚴格規范,“就連家宴中的芹菜炒豆干怎么切,都有一個說法,這就是規矩”。在這些傳統家學的熏陶下,讓沈呂遂對傳統文化萌生了極大興趣。在影視圈闖蕩那些年,他還當過高陽《胡雪巖》三部曲的版權持有人,代理過張紀中版《水滸傳》在歐洲地區版權推廣等。
在去年成為翰林筵的老板之前,想在兩岸文化交流上做點事一直是沈呂遂的心愿。然而,中風臥床的父親最終讓他不得不選擇返臺,并開了這家以福州官府菜為主題的餐廳。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沈呂遂認為,官府菜跟其他菜肴的不同在于,不僅有近乎“死板”的規矩,還有文人雅士的風范。在這個隱藏在地下一樓的餐廳里,到處懸掛字畫,有沈葆楨岳父林則徐虎門禁煙時題寫的對聯,也有李鴻章和沈葆楨分別以第三十六名和第三十九名考中進士的金榜。雖然是復制品,但與周圍的紅紗宮燈、羅漢床和仿古桌椅等,一道營造出相當古樸典雅的味道。仿佛帶人走入清代福州的官宦人家,體驗著風華大氣的過往歲月。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