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18時,隨著臺籍貨輪“上和1號”的拋錨靠岸,泉州石井口岸迎來了以集裝箱形式進口的163.8噸秋刀魚,這是泉州關區單航次貨重最大的臺灣水產品。
冷凍秋刀魚冰凍程度低,為保證貨物新鮮度,一般需要裝入具備冷藏條件的容器運輸,并在卸貨后及時進行冷凍保存,因此貨物一旦啟運即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通關。而該批貨物因企業單證手續問題無法及時辦理征稅手續,無法短時間完成通關。得知情況后,海關部門根據企業進出口資信情況,決定對該批貨物采取“擔保放行”方式進行驗放,并安排工作人員在碼頭等候,第一時間完成船邊驗放。
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計劃實施第二階段的有關規定,該批臺灣產秋刀魚憑借ECFA原產地認證書可享受由10%降為零關稅的稅收優惠,可為企業節省稅款10多萬元。受益于該優惠政策,進口商計劃逐步增加進口。
自2011年ECFA早收計劃實施以來,泉州海關部門立足泉臺經貿發展大局,通過開辟“ECFA通關專用窗口”,開通“ECFA咨詢熱線”等方式擴大ECFA通關效應,并針對農水產品易腐爛、通關時效性高等特點,實行“提前報關”、“5+2”和“預約加班”結合“船邊驗放”等監管模式,有效縮短通關時間,降低企業成本,受到企業的好評。 (記者 劉益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