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鬧市區的福州南后街,是一處至今仍流淌著古老氣息的千年老街。很多人想象不到,這處老街竟與臺灣的制鞋業有著割不斷的淵源。
“臺灣制鞋產業早期技藝多傳自福州,是臺灣業界共認的說法。”臺灣“中研院”院士、歷史學家謝國興10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包括謝國興在內前來參加“三坊七巷與臺灣”研討會的臺灣學者,此番踏訪福州南后街,期待找尋到老一輩福州皮鞋制作師傅。
百年前,作為老福州的最繁華街區,南后街聚集了不少當時有著高級工藝的手工皮鞋制作師傅。其后,一些福州皮鞋師傅往臺灣謀生,將皮鞋制作工藝傳到臺灣。謝國興查找到1917年的一份史料便有統計,當年來臺的大陸制鞋工112人,其中福州50人。
謝國興認為,“這是兩岸交流非常有趣的一面”。臺南在清代為臺灣府所在,其后仍為臺灣主要都會,因此制鞋工藝發達,技術主要傳承自“福州幫”皮鞋師傅,后發展至臺中。當時傳統制鞋業基本上是以手工制作皮鞋,通常街屋前面是店,后面就是當地俗稱“架仔場”的手工作坊。
“福州幫”師傅帶出了臺灣鞋業發展的一個開始。設立于1934年臺中市清水的“全美皮鞋”至今猶在營業。
謝國興說,“全美皮鞋”的創業者為蔡謀田、蔡謀全兄弟,當時清水并無皮鞋店,特請來福州師傅駐店工作并傳授技藝,蔡謀全與另一弟弟蔡謀煙在店中習藝。蔡謀煙習得技藝后,先是在臺北開作坊,上世紀70年代成為臺灣中南部頗為著名的皮鞋師傅。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