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一脈相承、創意未來”的主題,海峽兩岸文博會已成功舉辦了四屆。而隨著文化交流持續升溫,兩岸文化產業界從“文化往來”走向“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對接正入佳境。
共創“新瓷器時代”
燒成兩段的《富春山居圖》,在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分隔于海峽兩岸,今年6月終于在臺北故宮實現合展,引來幾多唏噓。今年文博會頒獎儀式上,一個立體呈現《富春山居圖》的連體瓷瓶奪得“最佳創意產品獎”金獎。制作公司臺灣法藍瓷總裁陳立恒說,這件瓷器制品由法藍瓷臺灣總部設計師李光裕設計,在公司設于瓷都景德鎮的生產基地生產,正是兩岸文創產業的“合璧”之作。
扎根廈門20多年,陳立恒希望能與大陸攜手開創“新瓷器時代”,將產品賣到世界各地。“文化內涵是產品的核心價值,如今的法藍瓷,賣的不是陶瓷,而是創意設計和工藝,其重要的靈感源泉就是兩岸共有的古老文明。”
身兼亞太文創協會理事長的陳立恒,一直是兩岸文創產業合作的重要推動者。他說,文創產業要有大的發展,兩岸對接互補很重要。臺灣起步早,國際通路、國際服務的概念比較成熟,國際品牌也較多,但市場小,大陸正好彌補了這一“短板”。“如果兩岸充分合作,我相信一定可以把這塊‘餅’做大,讓我們的文化可以像種子一樣,播撒到世界各地,開花結果。”
構筑數字出版產業鏈
自2005年首次在廈門舉辦以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見證了兩岸圖書出版交流的不斷深化。本屆圖交會有兩岸650多家出版機構參與,超過200家臺灣出版機構攜10余萬冊圖書參展。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