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兩岸專家學者1日就進一步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重要價值認識,對傳統文化在全球化、現代化背景下的境遇進行解析,并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為推動傳統節日和中華文化復興發表真知灼見。
第九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暨第四屆中國介休清明(寒食)文化節1日在寒食清明文化發源地山西介休市綿山舉行。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認為,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文化融入了民族的精神、道德的準則、終極的價值觀和獨一無二的審美。當今,經濟全球化,文化的走向相反應該是本土的、多樣的。中國的成千上萬知識分子在第一線默默為民族做事,這就是文化人的精神。
他說,世界上還沒其它一個國家為了過節,1億2千萬人非要回家過年,這是真正文化的力量。節日文化主要展現了人之間,以及人和大自然的親和。文化是人帶出去的,只要外國人到唐人街和中國人過一次春節,他就知道中國人所追求的是家庭的團圓、和諧,人之間美好的感情,人對人的誠實和忠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形象。
他提到,節日文化到了今天,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國家的文化自覺必須轉化為全民的文化自覺,社會文明才能進步,但目前很多文化遺產包括節日文化,還停留在政府和專家層面,沒有真正進入老百姓生活,這是他很憂慮的。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