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昨天相比,今天輕松了許多,今天是在臺北參訪。
說輕松也不輕松,從參訪的內容看,我們竟然跨越了古代,走過了現代,然后又回歸到當今。一天之內穿越三度時空,還蠻累的。這都得益于夏潮基金會的精心安排。參觀林語堂故居,按照大陸文學史的分法,他應當是現代作家,所以說走過了現代。
在林語堂故居庭院聽導引員講林語堂。
故居坐落在山腰,被濃濃的綠意包圍著,山嵐和輕霧不時掠過,更平添幾分靜寂和清幽。據說這處居所是語堂先生親自設計的,風格是中西合璧,像極了先生一生學貫中西的文學追求。故居現在由東吳大學受托經營,幾位工讀的大四女生為我們講解。當得知參觀者是來自大陸的作家時,她們眼中露出了幾許驚異和崇敬,講得也就格外仔細用心。河北作家在講解員的導引下,參觀了書房、臥室、客廳、餐廳、史料特藏室,俯瞰了先生在后院的墓地。庭院中,院門外,作家們或三兩,或獨自,流連再流連,拍照再拍照,只為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感悟,多沾些靈感,多帶回些文氣。林語堂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壇當之無愧的巨匠,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歷史地位相信會愈加彰顯。依依不舍地離開林先生故居,來到中山樓參觀。中山樓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而修建的仿古式建筑,莊嚴肅穆。行走其間,眼目所及,無論是建筑本身還是陳列擺設,處處體現出中國元素。只是硫磺味太濃,讓人不舒服,有些煞風景,據說是有溫泉的緣故。參觀臺北故宮,無疑是走過中國的歷史。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前。
河北作家對北京故宮都非常熟悉,印象深的是恢弘的建筑和紅墻黃瓦透出的帝王氣。臺北故宮的珍藏,才是當年北京故宮的精華所在,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中國的。但離開了紫禁城,擺在這里,再珍貴也只是一件展品而已。就連我這來過多次的人都不愿錯過再看一次的機會,更甭說河北的作家除了田建民院長都是第一次來。若不是還有下一個行程,三個小時的參觀怎么能盡興?作家們會有什么感受,我試著問金赫楠,她是河北作協的秘書,也是文學評論家,她只說了一句:“我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帶我爸爸再來一次。”
與臺灣少數民族朋友巧遇在花博會。
去年5月來臺,花博園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今天再來,離花博會落幕卻只剩下一個來月了。有朋友說,臺灣不大,但很精致;臺北的花博園越發精致得可愛,這種精致體現在每個角落,每個細節中。恰逢周末,游客很多,像爭艷館等熱門景點也排起了長隊,但比起上海世博會來就小巫見大巫了。這里的綠色、低碳、環保和秩序給河北的作家留下很深的印象,確實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 責任編輯:馮存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