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孩子被安置到島內各個學校,引來當地學生圍觀。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1955年2月8日至12日,浙江省臺州灣大陳島上的上萬居民,在國民黨當局的勸誘下集體遷往臺灣。56年過去,島內媒體再度回顧那段歷史時,不得不承認大陳人在島內謀生艱難,堪稱島內最弱勢的一個群體。
人均居住面積3.3平方米
為了安置1.8萬大陳島居民,國民黨當局在臺灣各地興建了36處“大陳新村”。這些小區內蓋的是清一色的平房,每個家庭依照人口數分配房間,每人平均只分到3.3平方米。倉促建起的房屋,其質量可想而知。據宜蘭縣議員陳金麟回憶,1961年的波密拉臺風吹掉了一個小區的全部屋頂。臺當局只得在每棟房子的四角各豎一根水泥柱,再灌上不到10厘米厚的鋼筋水泥屋頂,算是整修。
臺灣媒體不諱言,如此居住環境,即使在當時也算相當寒酸。由于房子不夠住,居民們開始自行改建,有的小區幾乎所有房子都被動過。由于地皮太少,因此許多住戶只得從二樓以上向周邊“擴張”近1米。由此形成了大陳村“上大下小”的景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