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臺島,在臺灣大學采訪,第一次聽同學說“老師常請我們吃飯”時,甚是驚奇;而到我們采訪的最后一站,再聽成功大學的大陸交換生們樂滋滋地說起老師請吃飯時,已感覺那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在臺灣的校園里,老師對于學生就是這樣一種亦師亦友、亦偶像亦榜樣的存在,自在而和諧。
學生很有話語權
臺灣政治大學為了讓我們能更直接地了解大陸學生對該校的感受,特地邀請來了十余位交換生。副校長、外交學教授林碧炤不顧自己繁忙的公務,堅持說:“同學們課時緊張,先采訪他們吧。”這些八零末九零初的新生代各有視角和觀點,個個都說得極為精彩,而林副校長也在一旁認真地聽了三個多小時。
“真的很有意思,我很喜歡聽同學們講,讓同學們做主角。我們在意的是對學生人格、人文、人性、以及創意的培養。”林碧炤笑瞇瞇地說,“政大的學生畢業后終身做一事的很少,他們會換4至5個工作,所以我們希望他既具有關懷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又可以適應各種變化。”
在東海大學,學生的“地位”更是被捧得相當地高,學生會甚至有一個“議會”。校園里要砍一棵樹,都要學生投票表決才行。副校長葉芳柏笑說:“這是在校園里一點一滴的‘養成教育’。我們除了在學業上注重復合多元的跨領域式培養,更在校園生活上注重學生責任感、領導能力、人際關系等的培養。”東海大學的一年級新生被要求每天勞作一小時,而老師們亦是每學期為校園勞作一天。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