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65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兩岸各界舉辦各種活動,紀念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的重大歷史時刻。“以史為鑒,可知興亡。”我們今天紀念臺灣光復,不僅是要緬懷為實現臺灣回歸而奮斗犧牲的先烈們,更要記取歷史的教訓與經驗,從中獲得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精神力量。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歷經劫難,1895年日本強占中國寶島臺灣是其中最為慘痛的一頁。這一頁讓飽受戰禍離亂之苦的中國人深知“覆巢無完卵,國破家必亡”的道理。65年前,臺灣光復、回歸祖國之時,全臺灣以至全中國都沉浸在喜悅與歡騰之中。全民族抗戰的勝利,不僅贏得了民族解放,也砸爛了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枷鎖,結束了臺灣人民“亡國奴”的悲慘歷史。沒有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沒有臺灣同胞長達半世紀反抗殖民統治的英勇斗爭,就沒有臺灣的光復。歷史充分證明,臺灣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向全世界鄭重宣告:“臺灣和澎湖列島正式重新歸入中國版圖。”從這一刻起,臺灣在法律上、事實上都已回歸中國,復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期以來,“臺獨”勢力和一些反華勢力一再鼓吹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完全是對歷史的捏造與歪曲。對于一切篡改臺灣光復歷史事實、否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理事實的言行,凡我同胞皆應共討之。
馬英九先生25日在臺北出席“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65周年特展”開幕式時表示,“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臺灣回到中國懷抱的程序“是非常清楚的,每一個文件、每一個行動都有法律與政治的意義”。這些講話是對“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有力駁斥。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置疑,更不容挑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神圣使命,也是兩岸雙方的共同責任。盡管兩岸在近代歷史的一些問題上尚存歧見,但我們希望臺灣當局和中國國民黨等島內主流政黨在攸關民族大義的問題上,始終把握正確的方向,站穩正確的立場,堅持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也唯有以此為基石,兩岸才能不斷增進和深化政治互信,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引導兩岸關系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前進,不斷造福兩岸同胞。
今天,我們紀念臺灣光復的歷史,還須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在那個救亡圖存的年代,堅強的中國人民從未屈服,與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1895年之后的整整50年里,臺灣島上的抗日烽火從未熄滅,臺灣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之心從未冷卻,同日本殖民統治當局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政治、軍事、文化斗爭。在中國八年全面抗戰期間,更有英勇愛國的臺灣同胞跨海而來,踴躍投身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臺灣同胞在抗日斗爭中展現出來的愛國精神、民族情懷,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當下仍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如今,歷史的車輪又前行了整整65年。兩岸關系正沿著和平發展的軌道穩步向前,呈現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喜人局面。這一切來之不易,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在紀念臺灣光復65周年之際,我們至盼兩岸中國人溫故知新,攜手并肩,撫平歷史的創痛,共創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榮景。(記者 陳鍵興)